【中国梦赶考行】哈维•威利奖获得者工程院院士庞国芳梦想成真的奥秘

06.09.2014  12:49

71岁的庞国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2008年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前一直在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事检验工作近30年。再过几天,他就将赴美国领取国际分析化学家协会2014年度哈维•威利奖,成为该奖项1956年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庞国芳说,“认真负责、追求卓越,就能梦想成真”。

 

上世纪90年代初,秦皇岛的正大公司生产的肉鸡因兽药残留不达标,成了出口“卡脖子”的问题,挫伤了冀东地区肉鸡养殖户的信心。庞国芳对照国外标准,结合实际,运用新技术对鸡肉进行检测,“和他们厂子相结合,划出一个养殖区,在不同的饲养阶段,结果我们发现了规律,停药3、4天能够代谢出60-70%,7、8天的时候代谢残留基本上是在允许范围之内。

 

采取科学的饲养方式,秦皇岛正大公司的销售收入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2000万,一跃上升到2003年的11亿元,成为中国外资企业500强。之后,应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邀请,庞国芳组织了10个国家、18个实验室进行联合研究,将此标准建立成国际标准。

 

庞国芳:标准在某种程度来讲比专利还重要,专利是成就一个企业,而标准是成就一个行业。延伸反映出一个科学道理,反映出一个职业精神,现在正是需要这样一种精神,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有责任把事情弄清楚,这是探求真理。

 

1990年,日本糙米欠收,从我国进口119万吨糙米。对糙米农药残留检测,这项国内最大的委托检验任务交给了庞国芳团队。庞国芳了解到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曾为此专门设立研究组,但四年科研并未取得成果,“在第四年的时候,他说无力进行这项研究,建议取消这项课题,当时也在想人家在打退堂鼓,你说咱能搞好吗,往往出生牛犊不拍虎,咱也没什么负担,反正试试就试试吧。

 

在得到国家、省、市的支持后,庞国芳接手了国外专家头疼的课题,“委任我做副仲裁专家,我在他的基础上又干了四年,最后我们是组织了6个国家14个实验室参加,一举获得成功。

 

庞国芳的科研攻关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他带头建立了近150项国家标准,他的检测标准将中国的蜂蜜、鸡肉、糙米、茶叶推进了国际市场。

 

今年9月庞国芳将赴美国领取哈维?威利奖,并发表演讲。这个奖项以“纯食品和药品法之父”哈维?威利命名,是国际最负盛名的科学荣誉奖,表彰在推进分析方法技术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得到这个奖我觉得是梦想成真。我现在仍然是草根,我乐意解决实际问题,我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我觉得这是兴趣,完全凭着一个只争朝夕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追求卓越,勇往直前。”(秦皇岛电台记者刘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