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经济结构新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增长。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出现的这些重大变革,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正在加速转换,经济增长的质量不断提高、内生性动力不断增强,国民经济运行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断前进
消费贡献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51.6%,高技术制造业年均增长11.7%……过去五年来,高质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各领域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经济结构加快优化升级的步伐铿锵有力、成果丰硕喜人。
消费升级拉动新增长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副省长毛超峰表示,消费贡献率由54.9%提高到58.8%,是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由过去主要靠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投资、出口的协同拉动,由过去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变成一、二、三产业共同带动。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省长沈晓明介绍,海南要减少对房地产的依赖,补齐缺口的重要手段就是大力提高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比如,2017年海南离岛免税购物调优商品结构,并扩大到铁路离岛旅客,销售额超过80亿元,增长了36%。
“30年前,美国人就开始用支票支付,而中国一下子就进入了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时代。很多农村家庭还没装上座机,就一下用上了智能手机。这些都显示中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进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实现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说,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遗余力优化经济结构,消费领域还将不断发生新变化。
据了解,随着各种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2018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可能接近甚至超过60%。
服务经济展现新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说,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基本具备了加快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经济基础、技术条件和制度环境,服务业发展进入全面跃升关键期。从生活性服务业看,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住”“行”主导的服务消费结构加快向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升级,旅游、养老、教育、医疗等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在消费需求中的占比明显提高;低端基本消费品比重逐渐下降,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等高端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比重逐步上升,网络消费、信息消费等新兴消费不断兴起,新型消费业态不断涌现。从生产性服务业看,制造业价值链提升对研发、设计、标准、供应链管理、营销网络、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的需求迅速扩大。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为调整优化供给结构、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提供了强劲动力。
“虽然目前服务业比重在上升,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务产业和产品增加了,才能真正增强经济竞争力。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尤为关键和迫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CEO李彦宏表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品质消费成为消费新需求,服务业也必须提升品质,以更智能、更便捷的方式服务消费者,甚至创造出新的服务业态。“品质消费能够让消费者获得真实、有价值的信息,互联网企业应该努力提供高品质的信息服务。同时,互联网企业可以探索与更多服务业态融合,在服务业智能化道路上发现更多机遇。”李彦宏委员说。
科技创新激发新动能
全国政协委员、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表示,港珠澳大桥的建成表明了中国特大工程能力、技术装备能力,以及跨境工程组织管理能力和机制等多个领域取得全面成功。“最终,我们形成了超长跨海大桥的63项技术标准,包括600多项专利、100多套专利装备。为我国交通建筑行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打下科技能力基础。希望未来科技创新能够更多地与产业结合,激发发展的新动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工程师赵红卫表示,科技创新应用到传统的铁路产业,将会使中国动车组朝着系列化和智能、绿色方向发展。“目前,我们的研发团队正在时速350公里‘复兴号’的基础上研制时速250公里和160公里自主化的动车组系列平台,以适应不同运行环境和地质条件。”赵红卫委员说,目前正在研制的京张智能高铁动车组还将实现自动驾驶功能。
赵红卫委员建议,自主研发智能通用的铁路软件平台,建设国家级铁路创新中心,为中国铁路持续领跑世界提供更强劲的科技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联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表示,目前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世界第一,国际科技论文总量世界第二,有效发明专利保有量世界第三,中国在全球的科技影响力不断提升。但目前我国的国家创新能力还排在世界第17位,科技成果转化率及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要进一步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记者 廉丹 黄鑫 周剑)
--摘自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