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主任“不会出现下岗潮”的自信来自哪里?
面对社会上普遍存在国企改革会掀起新一轮下岗潮的疑虑,3月12日下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肖亚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他相信,不会出现新一轮下岗潮。(3月13日光明日报)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十三五”开局之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被摆在今年要做的八项工作的第二位。李克强总理提出,要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环保、质量、安全等手段,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
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是重中之重。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关于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从今年开始,用3至5年的时间,煤炭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粗钢5年压减1亿至1.5亿吨。重庆、贵州、甘肃、广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多个省市都明确表示将把“去产能”作为今年的重点,淘汰落后产能,处置“僵尸企业”,化解产能过剩。
随着各地“去产能”政策的实施和方案的出台,必然会迎来新一轮的兼并重组潮。既然是兼并重组,又必然会面临人员的安置问题。以山西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试点同煤集团为例,“十三五”期间,集团拟关闭退出12座矿井,化解产能1255万吨,减少亏损12.4亿元,涉及人员14873人。产能如何化解,人员如何安置,可以说既是难题,又是课题,既是难关,又是险关。但再难的课题也要面对,再险关隘也必须突破。
“僵尸企业”占据着大量土地、原材料、劳动力和市场资源,不但造成社会资源整体利用效率降低,还对经济转型升级构成阻碍,清理势在必行。但去产能毕竟不是做到数学题那么单纯,必然会涉及到淘汰、重组、退出,裁员、转岗、分流。裁员后如何帮助被裁减职工平稳过渡再就业,他们的生活如何获得合理保障,会不会出现网上人们所担心的今年我国可能出现“下岗潮”“失业潮”的情况?
针对记者“随着2016年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全面启动,会不会出现新一轮下岗潮?”的提问,国资委主任肖亚庆用10个字给出答案:“我相信,不会出现下岗潮!”肖亚庆这样回答是有底气的,原因在于,企业管理者经历过几轮的市场波动以后,对如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处理好企业发展、员工利益和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关系,把握的能力、掌控的能力都日臻成熟。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是让职工生活得更好,不是为了让职工没饭吃,自然会把保护员工的利益摆在重要方面,“多兼并重组,尽可能少破产,这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方向”。
事实上,这已不是相关部委第一次肯定地表态不会出现“下岗潮”。两会召开前夕,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不会出现新一轮“失业潮”。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后的首场记者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再次表示,中国不会出现第二次下岗潮。
从发改委到国资委,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把“不会出现下岗潮”说得如此肯定,关键就在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更重要的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这些都是不会出现新一轮“下岗潮”、“失业潮”的理由。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必须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要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就必须要正视和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会出现新一轮下岗潮”,既是一种自信,更是勇于直面问题、承诺解决问题的责任与担当。(文/宾语)
编辑: 石家庄新闻网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