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廉价"救命药"满血复活?

16.09.2015  10:09

  核心提示:过去几年,“药荒”轮番上演:2011年,心脏手术用药“鱼精蛋白”出现全国性紧缺;2012年,治疗心脏衰竭的抢救用药“西地兰注射液”短缺;2013年,治疗甲亢的“他巴唑”断货;今年上半年,心外科用药“地高辛片”断供……。这些短缺药品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价格便宜。“不幸”的是,这些药,还都对某些疾病疗效显著,甚至不可或缺。

  ===越来越多廉价药消失成为一个"民生之痛"===

   找药无望黑市疯狂廉价救命药缘何消失?

  不久前,杭州萧山区出生不到8个月的韩果果患上婴儿痉挛症,进入浙江省儿童保健院进行治疗。医生说,用注射用促皮质素(ACTH)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医院没药,很多都是病人自己想办法买药。

  打电话向多家医院询问无果后,孩子母亲周女士8月15日将求助信息发到了微信朋友圈。

  看到信息后,武汉协和医院心外科主治医师陈澍马上在医院内部系统搜药,也无货。他随即转发求助信息,多方寻找发现武汉基本无药,而且全国多地相熟的医学界人士都反映各自医院也无药。

  还好,最终有热心人联系得知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药。8月16日晚上,两盒ACTH连夜送到孩子父亲手中。

   廉价化疗药全国断货"小众"救命药频喊"救命"

  8月4日,一位广东父亲写的求救信在朋友圈热传。他两岁半的女儿因为罹患肾母细胞瘤,正在医院救治。术后等待化疗的女儿急需放线菌素D救命,可是该药缺货。

  8月5日,新浪微博实名认证为北京协和医院医生的网友“泽之老万”发布题为《紧急:放线菌素D断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陷入困境》的微博,表示该医院数十位患者已无药可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一名医生转发微博称,该院同样存在缺货现象。

  据介绍,放线菌素D是一种比较“小众”的肿瘤化疗药物,治疗儿童的肾母细胞瘤、妇科的滋养细胞肿瘤等疗效确切。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部分实体肿瘤诊疗指南中,放线菌素D被列入首选化疗方案。

  另一方面,该药的价格在化疗药物中算是便宜的,属医保报销药品,0.2mg/支的放线菌素D,价格为十多元,通常一个疗程的用量是十多支。

  广西医科大一附院小儿外科主任杨体泉告诉记者,以儿童的肾母细胞瘤为例,在肿瘤繁殖某个时期,放线菌素D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是最强的。尽管可以用其他的药替代,但效果没那么好,而且价格更贵。

  网上求药的广东父亲也在求助信息中提到:“如果找不到这种药,将使用国外替代药品,近6000元一支的价格将使更多家庭陷入困局,甚至放弃治疗。”

  ===谁造就了廉价救命药的“药荒”?===

   主因:现行的药品制度“以药养医”的环境

  以“放线菌素D”为例:查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可知,目前生产放线菌素D及注射用放线菌素D的企业共3家,分别是浙江海正药业有限公司、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和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据相关媒体报道,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4年前已停止生产“放线菌素D”及相关产品,原因是“销量不好,且原料成本过高”;海正药业相关工作人员称,该药生产批文已转让给海正辉瑞,目前不再生产该药;而海正辉瑞正搬迁“放线菌素D”生产线。根据国家规定,新生产线及新生产工艺必须通过首次验证才能供货……一系列“巧合”的背后,是廉价抗癌药脆弱供应链的现实镜像。

   廉价救命药属于医保报销药品药企没有利润

  集疗效突出、价格低廉等优点于一身,理应得到公众、医院、药企、政府欢迎,廉价救命药却遭遇退市危机,原因何在?

  一方面,尽管药价已经放开,许多廉价救命药属于医保报销药品,不能随意涨价,药企没有利润,缺乏生产动力。另一方面,在“以药养医”背景下,医院倾向于选择效果类似的高价药,比低价药有利可图。加上药物定价机制不够完善,鼓励研发新特药的举措被钻空子,许多廉价药被披上“马甲”充当新药,价格却涨了好几倍,廉价药从“宠儿”变成了“弃子”。

  ===如何保住国产廉价救命药?===

   破解之道:药企做“良心药”+政策支撑+强力监管

  其实,在廉价救命药断供这个问题上,有关部门应该大有可为:譬如, 可以利用医保的杠杆 ,对相关药企下达不可替代类廉价救命药生产的指令性计划,作为其药品进入医保目录的前置条件;对用量不确定但又具不可替代性的易缺廉价药, 建立国家储备制度 ,一则解除医院因用量少、易过期而不愿储备的后顾之忧,二则有利于整合资源,跨省调配;对于承担廉价药生产的药企,可按产量、成本综合测评,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以提高其生产积极性。

  此外, 监管环节也存在观念更新的问题 :在既往的监管工作中,我们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整治假药及不规范的医药市场方面。其实,因药企过度趋利造成的廉价药频频断供,其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丝毫不亚于假药泛滥。个中道理,应该不难明白。

  因此,药企生产的药品,能否适应医药市场需求,应该作为评价医药市场是否有序、规范的重要标志。相信只要药企真心实意兑现做“良心药”的承诺,加上国家的政策支撑、适度调节及强力监管,廉价救命药频频断供的难题应该不难破解。

   以省或地区为单位建立此类药品储备制度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会长于明德曾公开表示,廉价药品正以每年几十种的速度消失。不能不说,廉价药缺货本身已成为一种常见病与顽疾,是横亘在病人面前的心头大患。缺医若是天灾,少药则是人祸。医院与医药企业的天职都应该是救死扶伤,理应有好的制度设计来促使医药双方无缝对接,将人类目前已经有能力制服的疾病祛除净尽。

  让救命药不再缺货,仅靠医药双方的良心、道德维系还远远不够,有业内人士建议,针对临床必需、不可替代、用量不确定、企业不常生产的抢救用药及罕见病用药,以省或地区为单位建立此类药品的储备制度。这个呼声由来已久,面对一再发生缺药的伤痛,有关方面应该像粮食收储一样,建立某些特定药品的收储制度;也应该允许一定程度的浪费损耗,毕竟这类药并不贵,毕竟生命无价,存药千日,用于一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