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河北精彩故事】昔日荒山秃岭如今花果漫山 褚老汉的花果山
元氏县黑水河乡有一片叫九牛寨的山岭,岭上原来长满荒草,如今这里的荒山秃岭在村民褚老汉一家带领下,正一步步变成花果山,太行山里这座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小庄园也因此留住了乡愁。
褚老汉:樱桃、桃儿、梨儿、杏儿、核桃、大枣、石榴、银杏果、花椒还有葡萄,一共有20多个品种。
记者面前这位古铜色面庞,手指粗大的老汉,说起自家这片果园来头头是道,满面春光。老汉姓褚是个闲不住的人,过了羊年就有70岁了。眼下他四处张罗东奔西走,为的是春节一过就在果园子里大干一场,“板栗,那东西不赖,唐山有,赞皇县也有。这是一种贫瘠树,耐旱,品种来了,有好品种了,重新改良、改良。”
果园布局依山梁而建,因地制宜划分成几个成片的种植区,除了有元氏四宝之称的——核桃、无核黑枣、大红袍柿子、满天红石榴,还小规模栽种了樱桃、鸭梨、山杏、山楂、红枣、蜜桃、葡萄等等,整座山以进入盛果期的石榴为主,辅以其他果树点缀其间,美不胜收。在褚老汉眼里,他家的果园丝毫不比《西游记》里的花果山逊色多少。
褚老汉:这地方儿眼宽——看得远,你看见那个亭子了没有,从那儿往北,北边是杏树,沟里是核桃树,坡上是石榴树。主要是石榴树,大概有4000多棵,最大能长一斤半。这是樱桃树,一共就十来棵,从山东弄来的品种,只栽活了一半。
荒山秃岭寸草难生,在上面种树本就是个难题,要想种果树再让果子挂满枝头更是难上加难,一来这里遍布风化后的片麻岩,土壤层比较薄,二来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肥料又会随水而流失。刚开始治理时果树苗因此损失不少。
如何因地制宜把“穷山恶水”重新安排,褚老汉的儿子比老父亲更着急,好在县里不断加大对山区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这才逐渐扭转了局面。记者在山下的村子见到这位中年汉子时,他正匆匆往山上赶,原来家里人还等着听回信儿以便安排下一步的计划。
褚儿:这个投资都太大,它和平地不一样,平地只要栽上树,树长得也快,有草了机器一犁,缺水了一浇。你在山上呢,浇点水它渗漏得太快,也没什么效果。水引到山顶费用又大了,这一年扔几万块钱显都不显,光那些草锄一锄就一万块钱,长了一茬第二茬就起来了,没清。
采访中治理荒山的种种不易,父子俩并没有过多提及,即便问到也常常是一笑而过。他们心里最欣慰的是所有的付出如今有了回报,眼前的果园渐渐有了庄园的模样。遍山长满果树,山顶是三代人常年居住的宅院,旁边还建有笨鸡养殖基地,一大一小两个鱼塘,这一切让写在半山腰石碑上的“迎霞山庄”四个大字变得名副其实,清苦的日子终于开始发甜。说到这个褚老汉指着堂屋墙上高悬的《山庄之歌》乐不拢嘴,原来一位退休老干部早已赋诗一首对此大加赞赏。
老汉:你看,这不他给写的山庄之歌……
记者:南坡葡萄北坡杏,前坡石榴似火红,平洼核桃拦腰桃,遍山点缀大红枣,林果丛中添鸡舍,山野雄鸡高唱歌,漫步庄园羊肠道,俯瞰野鸡林间跑……
褚老汉告诉记者,像他家这样以果园为依托治理荒山,进行庄园式开发的模式在元氏县西部山区已经蔚然成风。具体形式不拘一格,有家庭承包式,有大户承包式,还有企业集团承包方式等。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太行山上一座座庄园正在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褚老汉:最北边是元氏北国商城,它承包的那座山。他们做的计划是,顺着这个山边儿开一条公路,从老黑水河那儿一直通到南边儿,再往南是石家庄的54所,今年光开了开道路。
过年了,褚老汉在唐山上大四的孙女褚婷婷放假回到老家,由于学的专业是土木工程,她说这些年跟着祖辈父辈们一点一滴给荒山披绿装,直到把它变成花果山,即将毕业的自己早就种下了一颗种子,那就是通过所学的知识来进一步改变家乡的面貌。
褚婷婷:当时想的就是以后自己有个设计的工作,本来也挺喜欢写写画画的,鼓捣个东西,然后回头了自己盖个房子,给爷爷他们养老,俺爸爸他们等老了之后在村里或在这儿都行,这里空气也好,住在自己设计的房子里不更高兴吗,呵呵!(河北电台记者王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