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古稀老人的中国剪纸情缘
中新社石家庄5月17日电 题:奥地利古稀老人的中国剪纸情缘
中新社记者 陈林
一沓画好图案的纸张,77岁的雅哈克(音译)一手用力压住纸角,一手紧握自制剪纸刀,用略有颤抖的手,沿着图形一刀、一刀“刻”下去。一旁,老师周淑英紧捏着剪纸刀上端,一边讲解,一边用手一点点纠正着雅哈克“下刀”的姿势。
这是记者日前在石家庄周淑英剪纸艺术馆见到的一幕。源于偶然在电视看到中国剪纸,奥地利的雅哈克便萌生了“学艺”的念头。
近日,雅哈克来到中国石家庄,拜周淑英为师学习剪纸。后者是河北省蔚县剪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其父周永明是蔚县剪纸艺术创始人王老赏的嫡传弟子。她们兄妹七人,如今几乎都在从事剪纸相关工作。
“中国的剪纸非常精致、迷人,我看到时内心非常震撼。”首次到中国的雅哈克,表达对中国剪纸艺术赞赏的同时,也有些苦笑地表示,尽管他还有些基础,但不容易学会。
雅哈克说,他在奥地利是一名画家,近年因作画时手会颤抖,就开始学习剪纸,“(剪纸)相对固定,不会因为手抖影响作品”。
古稀之年的雅哈克,精神矍铄,喜欢戴一顶颇有个性的小帽,他笑言这样打扮更像一名画家。学习剪纸时,他还会把套在帽子上的眼镜摘下来戴上。一件作品完成后,他会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然后递给老师。
当老师点评时,雅哈克会忐忑地望着一旁“兼职”翻译的妻子。听到妻子说作品受到老师表扬时,摘下眼镜的他还会对记者眨眼做个“鬼脸”。
“第一次没刻好时,他也很苦恼。”周淑英告诉记者,当时雅哈克有些叹气,却并未放弃,休息了一会儿后,又重新拿起了刻刀。
这一次,周淑英却没让雅哈克去刻原来的图案,而是先选择刻团花。这是一种刻起来相对简单、却能在后期通过拼接变成美丽图案的一种剪纸形式。
周淑英说,当刻好的纸张一一取出、再相互拼接瞬间变成美丽花形时,雅哈克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雅哈克不是周淑英的第一个洋学生,却是年龄最大的。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剪纸,已成为她的传授心得之一。在她看来,教授洋弟子,就如同她近年频频到海外进行剪纸艺术表演一样,都是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和记者相熟后,雅哈克取出了一本书,书中夹着他到中国学艺以来的作品。每取一件时,他总会先在桌子上铺张干净白纸,再把剪纸慢慢放上去。看着这些作品,他开心地介绍说,这是花,这是蝴蝶……
说到高兴处,雅哈克还让妻子打开了平板电脑,上面满是他在奥地利创作的剪纸图案。他指着一张剪有房屋的剪纸说,这是出生的地方。
雅哈克说,中国的剪纸虽然很难学,但他能学会,学习中也很快乐。他希望学成回国后,能办个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剪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