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奏响生命之歌 河北省残疾人体育再结硕果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66华诞前夕,河北省残疾人体育再结硕果。在9月19日结束的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上,河北省残疾人运动员共夺得120枚残运会奖牌及58枚特奥会奖牌,并7次超世界纪录,16次破全国纪录,用团结拼搏奏响了生命之歌,也展示了我省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的长足进步。
近年来,我省的残疾人体育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2012年伦敦残奥会上,我省残疾人选手勇夺13金、11银、2铜,7破世界纪录;2014年仁川亚残运会上,我省残疾人选手又获20金、7银、9铜。参加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是我省残疾人选手在继伦敦残奥会和仁川亚残运会后,又一次出征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是对我省残疾人体育的一次整体检阅。
全国残运会和特奥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是残运会和特奥会首次合并举办,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共35个代表团的2382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在9月12日—19日四川成都的比赛中,我省派出了由165人组成的代表团,其中运动员112人,参加了10个大项153个小项的比赛。最终,我省残疾人选手获得金牌45枚、银牌43枚、铜牌32枚,金牌数列全国第六位;特奥选手共获得24枚金牌、17枚银牌、17枚铜牌。全团参赛成绩全面超过上届,展现了河北作为全国残疾人体育强省的实力和水平,代表团同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实现了赛前提出的“文明参赛,成绩优异,为省争光”的参赛目标。
在本届残运会上,为中国残奥代表团在伦敦奥运会上夺得首金的我省残疾人射击名将张翠平以7金1银的成绩,成为我省运动员中的翘楚。29岁的她表示,11年的射击运动生涯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更让她意识到残疾人体育对于社会的意义。本届残运会我省代表团中年龄最小的选手,12岁的王欣怡也通过努力取得2枚游泳接力金牌。
我省残疾人运动员在残运会上比拼竞技实力的同时,也展示了河北的文明与进步,展现了河北运动健儿不屈的斗志和昂扬的精神风貌。曾参加过两届全国残运会的游泳运动员王全,在本届残运会SB4级100米蛙泳的比赛中,拼尽全力,因体力不支,上岸后昏倒,虽只获得了1枚铜牌,却赢得了现场观众的掌声。
省残联副理事长、本届残运会河北代表团副团长张国生表示,我省残疾人运动员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首先离不开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12年,在省长张庆伟亲自提议下,省政府出台政策,对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残疾人运动员、教练员与健全人运动员、教练员同等奖励,极大鼓舞了广大残疾人运动员和教练员。其次是多措并举,备战充分。上届全国残运会结束后,我省即开始为本届赛会做准备,大力选拔和培养新人,为各项目队及时补充新生力量,在本届残运会上,年轻运动员占参赛运动员总数的33%;加强项目开发,组建残疾人轮椅冰壶、射箭等新项目队,为我省残疾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出台《河北省残疾人运动队教练员、运动员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通过严抓队伍管理,科学训练,各项目队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着力提升运动员素质,创新运动队文化教育新载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