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草原天路”一路传奇
风车、梯田、沟壑、草原……“草原天路”沿线风景如画。张晓峰摄(摄于2016年夏,资料片)
记者贡宪云 杨冰 高振发 [发自张家口张北 崇礼 万全]
一条全长132.7公里的双向两车道县级公路,把张北、崇礼、万全大大小小近20个景点穿成了串儿,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扬名全国,带动坝上17个乡镇、80多个村、10多万农民因路而兴、因路而富。
这条神奇的“草原天路”,让幸福的歌声传遍了四方。
张北县战海乡阿不太沟村天鹿大本营旅游项目已初具规模。 杨冰 贡宪云摄
野狐岭
野狐岭,这个听上去就会让人浮想联翩的地方,位于张北县的坝头地区。站上野狐岭,我们也就站在了“草原天路”的西线入口处。
暮春时节,平均海拔1500米、节气比坝下地区要晚一个多月的“草原天路”上,草还没有泛青,树还没有透绿,但早已有性急的游客慕名而来,或策马奔腾,或漫步坝头,天高云淡,视野辽阔,心旷神怡。
站在起点,自然会让人想去探寻这条路最开始的故事。
张北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常秀平是“草原天路”从无到有的见证者。2011年,张北县决定争取上级资金修一条柏油路,初衷是既能解决“把农民的土豆拉出去卖”的难题,又能让坝头沿线的“六代长城”遗址、苏蒙联军烈士陵园、桦皮岭自然风景区等“把游客引进来”。
2012年9月,总投资3.25亿元,随坡就弯、依山就势、不提路基的一条公路,穿越张北、崇礼、万全在坝上铺展开来,“那时还不叫‘草原天路’,县里最初起的名儿叫‘百里坝头风景线’。”时任县交通局局长的常秀平回忆,2013年也就是这条路修通一年后,有北京游客在网上叫它“草原天路”,“坝上海拔高,走在这条路上让人有漫步云端的感觉。”
草原天路沿途景色。 杨冰 贡宪云摄
相比给这条路取了个好名字,张北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最初修建旅游公路的眼光和手笔更让人佩服。
桦皮岭、百花坡、花兰井……多好听的地名啊,一处一风景,加上苏蒙烈士陵园、南泥河空中草原、大好河山观景台、大圪垯石柱群……“天路”修通,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从地理和历史的深处被唤醒,在世人面前绽放百态千姿。随着每年观光者的大量增加,旅游业迅速成为三县区的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
张北县油篓沟镇黄花坪村,有着上百年历史。“北方丝绸之路”——张库大道,到野狐岭坝头地区经过的第一个村子就是黄花坪,如今,这里也是“草原天路”西线入口的第一个“美丽乡村”。
4月23日下午,见到中年农妇郭效枝时,穿着棉衣的她正牵着马招呼一对从北京来的游客,“一圈20分钟25块。”当天,她的马共拉了3位客人,到手75元,加上卖了两包熟亚麻籽的20元,一共挣了95元。“差不多是种一亩莜麦挣的钱。”
“天路”修通前,她家4口人的生计来自24亩靠天收的莜麦和养的六只羊。“一年几千块钱的收入供孩子上学都紧巴。”郭效枝说从来没想过自己的日子会因为一条路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她指着停在不远处的两辆沙滩摩托给我们看,“去年买的,一辆4500块,当年就回了本儿。”
仅在张北县,目前沿“天路”就有农家乐300多个,2000多农民从事旅游业,9个乡镇47个贫困村人均年增收近2万元。全县去年接待游客599.9万人次,综合收入达52.4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4.6倍和10.1倍。
图为在崇礼区狮子沟乡6号村旁边建起的薰衣草庄园(薰衣草农业科技生态园)。 贡宪云摄
“小天路”
仅凭“天路酥豆”的微信昵称,很难让我们和眼前这位已经52岁的坝上农民逯金权对上号。
在张北县战海乡和顺村,坐在老逯家的炕头,品尝着亚麻籽油炸的蚕豆,听着他给我们讲返乡创业的故事。“以前在外打工,一直没挣着啥钱,前年听说咱村修通了和‘天路’的连接公路,我就回来了。靠着祖传手艺做油酥蚕豆拿到‘天路’上卖,当年就挣了好几万块钱呢。”老逯不怕露富,掰着手指头给我们算发家账。
和顺村离“草原天路”有两三公里远。2015年起,乡里自筹资金修建了4条连接线,包括和顺村在内的13个村与“草原天路”直接或间接相连,形成了一条闭合的旅游环线,当地人称之为“小天路”。
战海乡党委书记米继东告诉我们,“草原天路”在战海乡境内长约10公里,“小天路”总长60多公里,就是这些延长线让更多农民致富借上了“草原天路”的光。2016年全乡人均收入达到6700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多。
截至目前,张北、崇礼、万全三县区已建成“草原天路”连接公路16条,其中张北10条、崇礼4条、万全2条。以“天路”为主动脉,这些连接线织成了一张覆盖近百个村的全域游路网,昔日无人光顾的穷乡僻壤成为“天路”周边一颗颗闪亮的珍珠。
张北县战海乡水泉洼村民朱有兵领着记者参观他开的农家乐“百汇农庄”。 杨冰 贡宪云摄
“卖风景”
在张北县油篓沟镇花兰井村,一个名为“道不远人”主题园正在修建。这是村里引进张家口两家民营企业,和市工艺美术协会共同开发建设的“公司+农户”“协会+农户”模式的旅游项目。
“我们村是个古村落,被誉为古道人家,好多人一辈子都没去过县城。自成为‘草原天路’美丽乡村片区重点村以来,大伙的眼界打开了,村里变化越来越大。”村党支部书记黄建龙深有感触。
在崇礼区狮子沟乡6号村,一家以灰白色木栅栏圈起的薰衣草庄园吸引了我们。庄园5名股东之一的田秀芳告诉我们,过去,当地主要种莜麦、胡麻、土豆、荞麦,卖的是农产品。去年,他们投资60万元种了50亩薰衣草,开始“卖风景”,当年门票收入就达几十万元。今年,他们把种植面积扩大到了500亩。
“崇礼旅游正从冬季旅游向全季旅游转变。”崇礼区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毛玉君说,过去,崇礼旅游主要是冬季滑雪,夏季旅游只局限在万龙滑雪场附近,以避暑功能为主,规模很小。在“草原天路”的带动下,该区沿线4个乡30多个村的夏季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人数以每年30%到40%的速度递增。
张北县战海乡和顺村村民逯金权(左一)介绍他制作的酥蚕豆。 杨冰摄
“天路人”
白云悠悠蓝天依旧,一片苍茫一路芬芳。
采访沿途,我们不时看到在“天路”沿线植树绿化的林业部门的工人,神情专注,操作专业。去年张北县投资5个多亿,造林40多万亩。按照“近处赏花、远处观绿”的理念,采用乔灌花相结合的树种配置,已在“天路”段实施造林绿化工程约1万亩,还在周边荒山造林2万亩。
清理垃圾,是旅游旺季时“草原天路”面临的最大考验,每个景点日均清理垃圾都在2吨以上。去年端午节小长假,“草原天路”张北县段接待自驾游车辆2万多,每天收集垃圾30多吨。从去年4月开始,沿路的张北县6个乡全部成立了卫生队,300多位农民负责域内路两侧1公里范围的垃圾清理工作。
在草原天路野狐岭入口不远处的黄花坪服务点,记者采访提供养马服务的张北县油篓沟镇黄花坪村民樊润林(右)。 杨冰摄
“别人睡得正香,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天路”景区环卫工朱雅玲是夜班环卫队队员。在旅游旺季里,她每天的任务是开着双排农用车,在夜间把白班乡卫生队收集的垃圾运往县里垃圾处理站。“晚上天气凉,可我们得不停地低头、抬头,弯腰、直腰,每天干12个小时下来,衣服都被汗水打透了。许多垃圾里有饭菜残渣,一不小心就会弄得一身脏。”
赵德富是“天路”摩托巡逻队的队员,每天骑着摩托车在路上巡逻,发现问题或事故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处置。为解决堵车问题,他们往往一个路段就来回跑十多遍,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经常是一个一个地敲车窗,督促前方车辆加快速度;一辆接一辆地做工作,协调后面车辆缓缓挪车。上岗两年多,他在“天路”巡逻上百趟了,却一直没时间带家人来看看夏天时最美的“天路”。
当地为“天路”服务的人,都喜欢自称为“天路人”。他们艰辛付出的身影,也成了“草原天路”上的一道风景。
张北县油篓沟镇花兰井村村民郭玉金家新改建的新民居和老旧偏房。 杨冰 贡宪云摄
责任编辑:张永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