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午,麋鹿迁地保护区二期放养仪式在河北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10头麋鹿顺利放归,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重要活动内容之一,备受各界关注。
前一天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送出的10头麋鹿,于22日上午11点左右,成功被放养到繁育基地后,与之前的母鹿和小鹿汇聚到一起,在公麋鹿带领下,开始喝水吃草,开始这里的新生活。
2008年这里曾经迁来了第一批的10只麋鹿,也成为了我国最北边的麋鹿之家。到2014年,保护区的麋鹿种群由10只繁育到了22只,2015年发生疫情导致部分麋鹿死亡。为调整麋鹿种群结构,重建我国最北野生麋鹿种群,该保护区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引进了10只麋鹿,并建立了89亩的麋鹿适应区,杜绝家畜病菌传染,让新来的麋鹿和原种群进行合群,尽快适应这里的环境。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副司长严旬说,第二批麋鹿转运到这里,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一个和原来种群融合的过程,如果融合的很好,将来还会增加他们种群的数量,以此重建中国北方野生种群。
放归仪式上,河北省林业厅副厅长刘凤庭、北京市科学院书记苗立峰、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副司长严旬致辞,王民中、刘润泽、白家德、管耀义、张海等各级领导出席,木兰林管局党委书记曹运强主持,整个过程由中央电视台7套和13套同步直播。(木兰林管局 宣传办)(第0060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