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首提“宏观杠杆率趋稳”,究竟传递了什么重要信号?

15.05.2018  11:35

  5月11日晚,央行发布《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中一篇专栏——《中国宏观杠杆率的新变化》提出,“2017年宏观杠杆率趋稳……未来我国宏观杠杆率有望进一步趋稳。

  这是央行首次官方提出“宏观杠杆率趋稳”的判断。

  过去一年来,“去杠杆”是我国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核心指向,货币政策、金融监管、股市、楼市走势……无一不与这个词紧密相关。了解了杠杆率对于各项政策的重要意义,就不能不细读这篇专栏文章。

  所以,事情正在起变化?

  宏观经济新变数、企业新困局、政策的指针,都在变。

  宏观杠杆率水平提法的新变化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重要会议、官方表态,多次提到了“去杠杆”,总体目标是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

  2017年12月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

  2018年4月2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分部门、分债务类型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尽快把杠杆降下来,努力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

  2018年4月20日—2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美国出席第37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会议时表示,2017年非金融部门杠杆率仅略有上升,公司部门杠杆率有所下降,金融部门内部控杠杆取得阶段性成效。

  那么,目前控制宏观杠杆率到什么水平了?央行在这篇专栏文章中作了解答。

  央行专栏主要讲了三点内容:

  1、2017年宏观杠杆率趋稳以及主要原因

  2、过去一段时期我国宏观杠杆率增长较快,与我国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和发展阶段有关

  “过去一段时期我国宏观杠杆率增长较快,与我国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和发展阶段有关。一是储蓄率较高,储蓄主体与投资主体不匹配,权益融资不发达,导致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中债务较快增长。二是货币化进程较快,特别是市场经济推进、大规模城镇化、房地产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快速扩大等因素,阶段性地推升了杠杆水平。三是金融深化加快发展,金融监管有待完善,出现了影子银行加杠杆等现象。四是国有企业和平台公司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政府职能,造成企业部门杠杆率上升较快。

  3、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上述推升宏观杠杆率的因素开始出现变化

  “一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然要求提高债务资金的利用效率,有助于带动杠杆率下行。二是我国商品和要素领域的货币化程度已经较高,伴随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货币化进程也将趋于放缓,在杠杆率上会有所显现。三是金融监管加强,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对影子银行导致杠杆率上升的状况有所抑制。四是地方政府债务约束硬化,政府融资担保行为规范。五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推进,加之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深入实施等,都将有利于宏观杠杆率企稳甚至下降。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未来我国宏观杠杆率有望进一步趋稳,并逐步实现结构性去杠杆。

  宏观经济的新变化从“去杠杆”到“稳杠杆”,对宏观杠杆率新的判断,或将成为未来一系列宏观政策的指针。4月17日,央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可以看做是一个开始。

  近期,宏观经济中的一些新变化不可不察:

  一是外汇占款连续18个月下行:外汇占款一直是央行决定“降准”与否的重要参考标准。央行数据显示,4月末外汇占款21.6万亿元人民币,较上月减少419.98亿元,连续18个月下降。

  二是通胀温和可控:4月CPI同比涨1.8%低于市场预期。业内专家表示,总体物价水平温和为扩大内需预留了政策空间,货币政策调控具有较大空间。

  三是外贸成全年经济增长最大不确定性:央行指出,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更加错综复杂,部分发达经济体财政政策、贸易政策、货币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对全球经济、资本流动造成冲击,同时地缘政治风险仍然较大,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可能加大。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11万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出口4.81万亿元,增长6.4%;进口4.3万亿元,增长11.7%;贸易顺差5062.4亿元,收窄24.1%。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出口面临的下行风险不容小觑,一是贸易摩擦的出口透支风险。受此影响,企业谨慎接单行为对后期出口也构成负面冲击。二是主要发达经济体PMI数据走弱,也将构成出口下行风险来源之一。三是前期人民币过快升值将从出口竞争力及出口意愿两方面压制出口读数。

  四是企业频现债务违约:违约潮正大面积袭来。在刚刚过去的四个月,全国有16只债券出现违约,涉及公司包括四川煤炭、大连机床、丹东港、亿阳集团、中城建、神雾环保、富贵鸟、春和集团、中安消等9家公司,涉及金额高逾130亿元。比起往年,密集程度令人瞠目。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表示,当越滚越大的债务雪球碰上金融严监管与实体去杠杆,一批经营不善、高负债追求高规模的企业在融资端便会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