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央行5000亿定向SLF 变相降准0.5个百分点

18.09.2014  05:32

  (原标题:央行5000亿定向SLF待证实 资金面预期管理信号加强)

  每到季度末,资金面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几乎都能掀起波澜。

  最新发布的多项重要经济数据低于预期,全面降准、降息预期再度升温,但仅仅两天后,货币当局对五家国有大行实施5000亿SLF(常备借贷便利)操作的消息,不胫而走。

  和去年以来的多次定向操作一样,各方均未对此事做出澄清。9月17日,货币当局相关人士仅表示“有消息会及时通知”;工行也只回应“不予置评”。

  几位券商分析师表示消息基本属实。而一位国有大行交易员也指出,5000亿元的总量基本属实,但具体的投放形式可能9月17日才能确定,16日并不是五大行都拿到了头寸。

  如果传言属实,此次5000亿元的SLF规模,从数量上来说,相当于降准0.5个百分点,为何在此时宽松?又为何是SLF?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介绍,从目前的客观环境看,SLF的确存在操作合理性。不管SLF是否属实,但对当前的政策和流动性走势起码可以做出以下三个判断:中央不会刺激,但会维稳;全面降准、降息年内不会出现;资金利率不会大幅波动。

  近日,李克强总理强调了“保持定力,坚持定向调控”。SLF不仅在表面上延续了定向调控的政策,而且在多项经济数据近乎触碰“底线”时,通过预期管理以扭转市场不太乐观的预期。

  此外,SLF效果会如何?是否该降息?市场意见仍存在一定分歧。

   5000亿背后的政策信号

  无论是此前7月份的国开行1万亿PSL(抵押补充贷款),还是此次五大行5000亿元的SLF,央行每一次货币新工具的使用,都备受市场关注,并引起不小波澜。

   究竟何为SLF?

  2013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创设常备借贷便利(SLF),作为流动性供给渠道,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期限为1-3个月,且以债券等抵押方式发放。

  如果传言属实,为什么这个时候推出宽松政策?

  而此次如果真的采用了SLF,也正值流动性趋紧的9月下旬,且是在各项宏观经济指标触碰底线的大背景下。

  9月14日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8月工业增加值6.9%,大幅低于预期值8.8%,创出2008年12月以来的最低值;8月发电量下降2.2%……各项重要经济指标均低于市场预期。而SLF的操作正是预期管理的需要,扭转市场对经济的信心丧失。

  加之临近三季度末,至少有四方面的扰动因素,将造成资金面的波动:8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为-311.47亿元,再度负增长;“十一”节假日临近,社会有取现需求;本月还有13个新股申购将锁定大量资金;存款偏离度考核短期会导致中小银行“拉存款”提前至月中,都需要央行投放相应的基础货币进行对冲。

  中信证券分析师屈庆指出,如果传言属实,SLF的投放也有利于信贷的投放,对经济也并非坏事情。实际上,如果央行仅仅是想缓和资金紧张,完全可以投放SLO,但投放的是期限更长的SLF,我们认为央行也有创造宽松流动性以推动信贷平稳扩张的意图,毕竟近几个月大行信贷投放并不平稳。

  不过,亦有股份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表示,国有大行资金相对更充裕,存贷比也比较低,是否将SLF资金给股份行更利于稳定市场。而且,上述四个因素均重叠在9月底的存贷比考核期,使用一个月的工具即可,没必要用三个月。

  实际上,政策的背后,仍延续着“保持定力,坚持定向调控”的思路。

   SLF、降息、降准PK

  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关于降息、降准等预期不断。如果传言属实,此次央行为什么会选择SLF?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首席分析师邓海清认为,政策当局选择SLF的操作而非其他政策工具是合理的。第一,三个月的期限较为合理,短期限的逆回购、SLO等无法解决资金面波动持续较大的问题,投放长期限资金的全面降准的副作用较大,将使得资金或流入融资平台、产能过剩领域,PSL等政策的期限也较长,不是央行的政策选。

  再者,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是信贷支持政策,而难以提供流动性支持以应对IPO分流、节假日取现等。

  而SLF不仅比较隐蔽,央行既“保持定力”,实际上又释放了流动性,市场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此次SLF操作,达到了货币当局传递政策信号的功能。

   那为何不是降息呢?

  实际上,目前中国缺乏降息的工具。由于基准利率尚未形成,并不具备类似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等操作对象,目前中国可以降低的实际上仅有存款利率。

  邓海清认为,风险定价机制尚未建立,全面降低利率会导致经济结构更趋恶化,产能过剩等行业的融资利率也下降,产能过剩将更趋于加重而非缓解。从中国经验来看,由于中国货币市场的中介目标仍是M2而非利率,从为实现中国货币政策目标来看,也是全面降准走在全面降息之前,单纯降息不可能。

  对于后期降息、降准的预期,市场基本趋于一致。

  “如果5000亿SLF属实,全面降准、降息年内不会出现。”管清友认为,高层极力强调“新常态”和“促改革”,避免走过去老路,不愿意释放全面宽松的预期。

   效果如何?

  如果SLF的传言属实,央行通过释放短期流动性能够平稳短端资金利率,进而激活金融机构配置信贷等长久期资产的动力,意图或为降低实体融资成本。

  管清友认为,但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与定向宽松直接将基础货币作用于实体不同,考虑到实体融资需求偏弱,货币供给属内生性收缩,且经济下行趋势仍在延续,央行压低流动性溢价但无法控制信用溢价的扩张,SLF释放的流动性可能会更长时滞的停留在银行间而不进入实体。

  如果确有此次SLF,这只是货币当局对冲流动性紧张的一个措施,而无法改变资金紧张的趋势。从总量上看,5000亿元并不够,因为仅新股申购冻结的资金规模就可能远超过这个数。

  上述股份行金融市场部人士介绍,从货币当局今年的定向宽松、定向降准的效果来看,效果并不明显且持续时间不长。在目前银行不良纷纷“双升”,主动收缩信贷的背景下,即使获得了资金,也不会大幅调整信贷政策,“惜贷”情绪依然较浓。

  甚至,若此番确有SLF操作,部分人士认为此举可能会抬高资金回购利率。

  屈庆介绍,从利率上看,SLF的期限为3个月,尽管不知道利率水平,但是我们认为不会太低。目前14天期正回购利率是3.7%,这是央行收钱的成本,而SLF是央行放钱的收益,理论上收益应该大于成本,所以3个月SLF利率应该高于3.7%。那么当大行拿到这些3个月期限的资金再拆给市场时候,自然要求的利率也会高于这个水平。因此5000亿SLF是缓和了市场资金的紧张,但是可能抬高市场的回购利率水平。“在其他渠道补充流动性的能力明显下降后,不是央行宽松就一定会引发流动性宽松,关键要看央行宽松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