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25年漫漫守边路

02.03.2015  12:35
   

阿克苏新闻网讯(阿克苏日报记者胡益 杨硕 通讯员 龙治强)玉努斯·亚库西做护边员已经有25年了,他连续八年被评为地区优秀护边员。他为了辨别边境线,在边境用石头堆出56个“中国”,在吉国与我国外事部门共同勘界时,石头堆为我国换回了222平方公里国土。

2月18日,地区边防支队的官兵们带着荣誉证书和慰问品准备去萨瓦甫齐牧场草林队慰问玉努斯·亚库西夫妻,他们却突然风尘仆仆地骑着马出现在了官兵们面前。“知道你们要上山去看我们,我们就自己下来了。现在是冬天,上山的路太难走了,不能给你们添麻烦!”玉努斯·亚库西操持着并不流利的汉语磕磕巴巴地说着,脸上露出憨实的笑容。

当边防官兵将荣誉证书交到玉努斯·亚库西手中时,这个在风雪中磨砺了一辈子的汉子瞬时红了眼眶:“我做的不算什么,真的,我就是觉得看好了边境,心安!

夫妻两人守边25年

阿克青边防派出所的官兵围上来亲热地打着招呼,招呼他们去所里歇息,有人端来了热茶,有人端来了水果。两位老人也不生疏,乐呵呵地与官兵们聊着天。

阿克青边防派出所教导员何波介绍说:“他们的儿子也是护边员,有时候一家子都在上面,有时候儿子会下山来住上一阵。萨瓦甫齐牧场草林队在托木尔峰脚下,有三样东西是拿不走的:星星、月亮和石头。

为什么?”记者追问。官兵们却都笑了起来。

玉努斯·亚库西笑着解释:“我们的一双子女的名字翻译过来就是石头、星星的意思。

玉努斯·亚库西夫妻担任护边员已有25年。25年前,他和70余户牧民居住在距离草林队40公里的英沿地区,那里是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国的交界处。那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冲毁了他们的家园,70多户牧民的房屋全部倒塌,有8位牧民因为这场洪水失去了生命。洪水过后,牧民们相继地离开英沿,正在亲友和邻居劝他离开的时候,当时位于草林队铁力克边防派出所所长阿不力孜嘱托玉努斯说:“英沿是我国和吉国的交界处,还没有划分勘界,一定要有人守护啊。

所长的一句嘱托,让玉努斯牵挂在心,他决定留在英沿,并主动找到派出所要求成为一名护边员。同年,有孕在身的妻子也成为一名护边员,如今夫妻两人共同守边已25年。

石头堆换回了国土

据地区边防支队政治处主任唐彦龙介绍,萨瓦甫齐牧场所属的英沿地区近两百多平方公里,在90年代以前是没有勘界的争议地区。90年代以后,随着苏联的解体,英沿地区更是无人问津的三不管地带,而玉努斯和原本住在那里的牧民就成了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主要条件。

2001年秋天,吉国在与我国外事部门共同勘界的过程中发现,这一地带没有任何标志,按照国际惯例要根据居住在这一地区居民意愿进行划分。玉努斯在平日放牧的时候,总是会用石头在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国之间堆起一个小堆,摆出“中国”两字,直到勘界的时候,56公里的边境线上已经堆起了56堆大大小小的石头堆,英沿这222平方公里土地正式成为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的一部分。

玉努斯·亚库西告诉记者:“就在画勘界前,有人找到我,反复劝说我加入吉尔吉斯斯坦国国籍,还承诺给我荣华富贵,当时,我拿出我的身份证,告诉他,我是中国人。

记者问:“你怎么会想到在边界上用石头堆出‘中国’两字?

玉努斯·亚库西笑着说:“我就会写这两个汉字,当时是为了做记号,以免放牧的时候迷路,没有想到石头堆会发挥这么大的作用。

从草林队到英沿只有40多公里,但一路上全是上坡的山路,只有马、驴、牦牛能走,车辆是进不去的。立界碑的那天,玉努斯·亚库西和牧民用两头牦牛将界碑运到边界前,足足用了一天的时间。

界碑是我和同伴亲手立起来的。”说起这事,玉努斯·亚库西神情有几分激动,“那天跟我们一起上山的边防官兵或多或少都有高原反应,只有我和同伴有力气,我们就动手将界碑立了起来。

为守边半年没下山

每年夏季,边防官兵们上山巡逻时,都借住在玉努斯·亚库西家中。“你们太客气了,每次都带好些生活用品给我们,东西带得越多,这上山就越不容易啊。”玉努斯·亚库西说。

大叔,每次我们吃住都在你家里,你还总是用最好的食物招待我们,我们为你们做一点事情是应该的。”责任区民警帕肉克·克里木说。

原来,草林队的气候异常,无法种植蔬菜,牧民基本都搬下了山,附近连个商店也没有,他们只能隔一段时间去一百多公里外的萨瓦甫齐牧场购置蔬菜等生活用品。巡逻队上山时,都会准备许多蔬菜及其他生活用品一起带上去,既是自己这些天的用度,也给玉努斯·亚库西家做一些补给。

玉努斯·亚库西还记得2010年冬天发生的一件事。那年英沿地区的牧民怕有雪灾,纷纷提前下山,而玉努斯想着边界不能没有人,决定全家人都留下来放牧守边。然而这一年的雪来得特别早,刚入冬就发生了雪灾,连家门都被大雪堵了,他们一家用了两天的功夫才挖开了一条通道。

看着丈夫心里只惦记着边界的安全,阿西古丽·卡德尔没有告诉他家里所剩粮食不多。玉努斯·亚库西发现妻子的饭量越来越小,以为她身体不舒服,她才说了实情,家里只剩两袋面粉和两袋大米。靠这些米面和一窖土豆,他们愣是扛了半年。直到2011年5月,雪水融化,他们才下山补给食物。

其实也没有什么,就是每天少吃一点,在哪里过日子不都是过,能守卫边境的安全,我们一家都觉得自豪。”玉努斯·亚库西说。

儿子当上了护边员

玉努斯·亚库西的儿子吐尔地受到父亲的感染,看着父亲年纪大了,担心守边会后继无人,初中毕业后,就自愿加入护边员的队伍。

玉努斯·亚库西说:“我给儿子取名叫石头,因为他是1990年发洪水那年出生的,我希望他像草原上的石头一样,坚韧不拔,守护边境。

儿子比我年轻,能干,我年纪大了,以后会路都走不动,可守边的事必须有人做,儿子说要跟我一样,当护边员。儿子很适应现在的生活,我们会把护边当成自家的事,一代代传下去。”玉努斯·亚库西说。

玉努斯·亚库西担任护边员以来,2006年获得自治区优秀护边员称号,2007-2014年连续8年被地区边防支队评为优秀护边员。

据统计,25年来,在玉努斯夫妇守候的地方没有发生一起本国人畜越界事件,他们为派出所提供情报信息200余条,劝阻、堵截企图非法越界人员30余人次,拦截、驱赶可能越界的牛羊马群40余起,救助受困人员30余人次,及时发现并报告1起外国人从吉国非法越界活动,为国家、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0余万元。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