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画太行好风光——记我市山水画家赵旭
■本报记者 张晓娟
太行山这一绘画题材,从古至今已被无数画家描绘过,想要出新、出彩并不容易。省会有位“半路”出家的山水画家赵旭,在继承传统山水画基础上,加入了自己观照自然的角度和描摹山水的手法,笔下的太行风光,重在表现云气,画面分外氤氲,其中的山石、植被、亭台等元素也更丰富。不少人看到他的作品后评价:赵旭笔下的太行山不拘泥于固有的程式,又有所创新,捕捉到了太行山的灵魂,赋予了传统笔墨新的活力。
赵旭自幼酷爱美术绘画,1988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本是“科班”出身。他笑言,之所以自称“半路”出家,是因为从毕业到重拾画笔期间的二十年,都做着绘画之外的事。赵旭的经历说来曲折。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我市教育系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赵旭“下海”搞装饰设计及工程,最后阴差阳错进了河北电视台,从事电视美术设计。提及他参与设计的《激情久久》、《戏苑乡音》、《河北新闻联播》等栏目,相信不少人会跟记者一样,由衷地发出赞叹。赵旭说:“电视台的从业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也让我重执画笔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人生最难得也是最幸福的,莫过于“不忘初心”。重新拾起画笔后,赵旭找回了“最自在”的自己。最初的那一年,他完全沉醉在绘画中,有时候灵感突然来了,凌晨三四点也要从床上爬起来画画,似乎一眨眼工夫,窗外已是“不知东方之既白”。整整一年多,赵旭就“宅”在家里写字画画。朋友们都说,咦,这个人怎么忙得跟失踪了一样?赵旭透露,当时自己最大的感受是:着急。着急自己失去了太多的时间,更怕找不到自己的风格和定位。为了追求艺术的突破创新,将心中最美的太行山画出来,2009年,赵旭决定重返母校学习,参加白云乡教授举办的首届中国山水画研修班。
回忆那段激情创作的日子,赵旭感慨受益匪浅。他介绍,和老师外出写生时,多是直接画速写。这样做不仅可以密集训练构图和造型能力,还可以让人在画画之初,就做到心中有数,手上有感觉。师法造化,白云乡老师画的太行山群山苍苍,四野茫茫,画面中的山坡、裸石、甚至杂草都严谨动人,真正把自然物象转化为艺术存在。“我特意跟老师学了一招,就是用猪鬃笔画山上的裸石,那种质朴劲健的笔触、雄浑厚重的色调,符合太行山朴实无华的特质,不仅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也能更好地表现太行山脉所特有的阶梯状山体。”
随着技法的不断精进,赵旭笔下的太行山水云气蒸腾、笔墨姿纵、墨色交融、浑然天趣。近些年,其作品《秋山无语》入选首届中国美协主办的“和谐燕赵,红色太行”中国山水画大展,《秋到太行》获首届中国广告业书画大赛银奖等,大量作品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记者采访时,赵旭刚收到中国邮政送来的珍藏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纪念邮票”,其中就收录了他数张山水画佳作。谈及未来的打算,赵旭谦虚地表示:“我动笔的时间太晚了,需要大量时间把想法付之笔端,争取拿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