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力 扬帆正当时——天津财政部门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纪实

29.10.2014  10:13
  今年春天,京津冀一体化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天津财税部门整合资金、调整策略、明晰事权、对接服务,积极跟进新的发展路径,深度参与京津冀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决策的谋划实施,为天津抓好这一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献计献策、铺路搭桥。

    

  解放思想 勇于担当

  

  “科学的财税体制和正确的财税政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制度保障和重要促进手段。我们要破除‘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树立大局意识,解放思想,勇于担当,推动三地朝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作用互补、利益相连的方向迈进,力争取得1A1>2、1A2>3的效果。”面对三地协同发展这一前所未有的课题,天津市财政局领导班子态度明确。

  

  市财政局迅速组织课题组开展调研,走访政府部门,深入“飞地”企业,了解京津冀协作发展范例与民间期盼,听取社会各界真知灼见。其调研报告梳理出天津的“三长两短”。“一长”是产业优势。天津具有较为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制造业优势明显,产业配套服务能力突出,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承接北京高端制造环节乃至整个产业链转移和研发成果转化,共同发展对接协作的产业集群。“二长”是资源优势。天津在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有1000多平方公里荒地,土地资源优势明显。在金融创新、土地管理、通关贸易,以及税制改革先行先试驱动下,产业功能区、示范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具备承接首都产业转移的良好载体。“三长”是区位优势。天津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对内辐射三北,对外面向东北亚,发展腹地广阔,是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必经之路。“一短”是天津与北京相比服务业总量较小,影响人流、物流、资金流聚集。“二短”是实体经济对地方贡献率较低,产业建设中的基础设施配套、环境治理、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等公共领域里的投入负担偏重。

  

  天津财政人认为,三地发展都面临着矛盾和问题,只有打通发展瓶颈,激活资源要素,实现优势互补,才能迈出协同发展第一步。

  

  财税支撑 打通空间

  

  天津财政从2004年开始,每年安排一定数额资金,并引入社会资本逾200亿元,加快打造京津冀“三小时交通圈”;从2008年开始,市财政累计出资86亿元,支持省际铁路建设,构筑京津冀“一小时都市圈”,京津冀一体化现代交通网络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天津财政设立民航运输发展资金,支持北方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建设。天津机场北京南站候机楼今年5月正式运营,二期航站楼8月份投入运行后,预计全年分流首都机场旅客140万人次。财政部门还积极支持天津港发挥比较优势,支持京津冀货运物流行业联动。今年一季度,北京在天津无水港运营量完成24532标准箱,增长50.4%;河北在天津无水港运营量完成8336标准箱,增长12%。京津冀率先实现通关一体化,海关一体化报关单20万票,企业异地通关时间缩短8小时,成本降低20%。

  

  天津财政还通过财政补助等方式,支持未来科技城和京津高村科技创新园建设,承接首都产业转移。目前,近8万平方米的综合服务中心和孵化基地投入使用,70个国内外高端项目相继落户,京津高村科技创新园成功引进首批20个项目。落实楼宇经济扶持政策,建成滨海新区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吸引包括6家总部在京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22家商务服务企业入津。落实促进公共研发平台发展政策,建成全国首家863产业化促进中心,吸引重大创新平台落地。创新财政投资和利益共享机制,京津两市联合铁道部共同出资成立京津城际铁路公司,缴纳的营业税和地方分享所得税,由北京与天津按照25:75比例分成;与河北省共同出资支持天铁集团调整结构、压缩产能,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

  

  此外,天津财政还发挥资金引导作用,推进京津冀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设立支持高端演出、高端展览和公益文化普及专项经费,借助北京优势引进高端演出和展览,搭建跨区域艺术消费市场。支持国家级文化园区发展,吸引首都企业落户。设立旅游发展基金,规模达到8000万元,支持推广京津冀旅游“一卡通”业务,今年上半年京津冀联合组团人数突破百万人次。

  

  在京津冀联防联控环境治理方面,天津市近5年累计拨付河北省1.6亿元,用于承德、唐山两市的污水垃圾处理、尾矿治理和取消水库网箱养鱼等水源保护项目。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333亿元,实施清新空气行动,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同治理污染排放,健全区域性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协同查处跨界环境违法行为。

  

  好风借力 扬帆起航

  

  作为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本身就是一场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7月18日,天津市委十届五次全会提出,下力量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参与顶层设计,完善天津功能定位,推进交通一体化,促进环境保护合作,推动产业对接,加快城市群建设,更好发挥北方经济中心作用。借力好风,天津财政人杨帆起航,着眼今后的协同发展。

  

  在推进交通一体化方面,搭建京津冀交通建设融资平台,统筹建设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加快打造京津冀“三小时交通圈”和“一小时都市圈”;支持天津机场开辟航线、增加航班、扩大运力,承接首都机场货运分流,加快建设北方航空物流中心;在京冀等内陆腹地设立无水港和营销中心,与河北港口企业在航线开辟、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化合作,同时大力发展全程物流项目,推进京津冀通关一体化,构建现代化大交通体系。

  

  在承接首都经济转移方面,天津财政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支持建设京津冀合作产业园区,为首都非核心功能产业集群化转移创造条件。整合放大服务业发展资金,吸引北京部分企业总部、研发机构、结算中心、财务中心落户。承接高科技成果转化,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津就业创业,助推京津两地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融合。用好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政策好资金,吸引京冀企业落户海洋高新区,铸造推动首都经济圈发展的“蓝色引擎”。今年1至8月,天津引进北京企业投资项目435个,资金到位额增幅近30%,其中超亿元项目达124个,特别是金融业、高端制造业、商贸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占比较大。

  

  积极打造京津冀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平台,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对不同的公共服务项目采取不同的利益补偿方式:对受益各方的共建共享项目,经充分协商协调,完成产权分割与利益划定,按照受益程度协商投资的比例,制定清晰的费用分摊原则;对呈现单向流动的公共服务项目,建立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

  

  未来三年,天津市将加大引滦水源保护力度,推动建立河北省域内水资源治理奖补机制和环京津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合作实施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项目,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目前,天津企业到河北投资项目超600个,实际到位资金300亿元。

  

  在“利益相连”方面,天津财政提出制定跨区域企业转移税收分享设想,完善京津冀地区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实现财政利益大致平衡,增强三地财政保障能力。

本网站转载信息只代表文章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河北财政信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