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喜洋洋 宫灯村里赶制忙
记者探访藁城区屯头村 大红灯笼映出红彤彤的日子
■撑开大灯笼需要四五个人的力量。
■灯笼制作完毕后,白军平做最后的检查。
■用棉线均匀捆绑灯笼骨架。
■两个大灯笼摆满了院落。
■灯笼骨架安装好之后开始给灯笼蒙布。
今日出镜
屯头村专门制作大型灯笼的白军平
采访动机
春节临近,“中国宫灯第一村”藁城区屯头村一派忙碌的景象。专门制作大型灯笼的村民白军平,更是忙得不亦乐乎。
□文/本报记者 李兵
图/本报记者 张海强
昨日14时许,记者来到藁城区屯头村。只见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满了大小不一的红灯笼,一派喜庆的景象。被称作“中国宫灯第一村”的屯头村,几乎每户家庭都会做灯笼。
藁城宫灯样式很多,有白帽方灯、沙圆灯、罗汉灯、走马灯、蝴蝶灯、二龙戏珠灯等等。这其中,以红纱灯最为出名,而村民白军平,则是专做大型红纱灯的手艺人。
“一般直径小于1.5米的灯笼可以叫小灯笼,我做的灯笼都是大型灯笼。”今年63岁的白军平,手工制作灯笼已经近40年,制作直径两米以上的灯笼,也有十几年的历史。
在白军平家的小院子里,一盏刚刚制作完成的直径4米的大型灯笼,还挂在钢管上晾晒着。白军平蹲在地上,正忙着用切割机制作着一块块灯笼齿。
院子里其他几名村民都围在另一个大型灯笼骨架旁忙碌着。“这是我们目前正在赶制的灯笼,全都是直径4米长,收好后全长达到5米。”白军平介绍,一个展开后直径4米的大型灯笼,需要56根竹条作为骨架支撑,所有竹条通过铁质灯座上的灯笼齿固定后,再蒙上灯布、贴上云花,需要三四天的时间才能制作完成,这个纯手工的制作过程要经历33道工序。制作好的灯笼,重约100公斤。“制作大型灯笼既费时间,又特别累,目前村里只有我在做着。”白军平笑着说,除了记者看到的大型灯笼,他还做过直径为8米、9米,甚至是10米的巨型灯笼。巨型灯笼的骨架需全部换成钢制材料,制作起来更为繁琐。
“灯笼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精粹,这门手艺也是传统,不能丢!”白军平说,他在春节前还要赶制几个直径为6米至8米的大型灯笼,时间非常紧张,虽然很累,但他就是喜欢做灯笼,更喜欢看到自己做的灯笼挂到全国各地。
记者了解到,全国有百分之八十的灯笼来自藁城区,而屯头村2016年灯笼的产销量则达到9000余万对,产值近11亿元,带动从业人员5万余人,产生经济效益6000多万元。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