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六):勇于创新 开拓互联网健康新空间

06.11.2017  12:2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在卫生与健康领域,过去几年,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日新月异,深刻改变健康行业生态和民众生活,在促进资源均衡、提高服务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大显身手。以党的十九大为起点,可以预见“互联网+健康”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医学创新加速器作用。过去5年里,依托大数据平台,海量的诊疗信息被收集、分析、共享,成为临床科研的基础数据和精准医学的决策依据;借助互联网整合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和服务资源,各地重大疾病预警防控、应急救援能力大幅提升;人工智能技术为医生装备强大“外脑”和“三头六臂”,使医学充满无限可能……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医疗机构、科研单位、互联网企业等市场主体,应把眼光瞄准世界健康科技前沿,集中优势力量攻关,突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新技术的转化、应用和推广,为医学科技创新插上高飞的翅膀。

  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要围绕强基层这一重要任务,持续优化基层卫生信息化发展应用环境。党的十九大强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长期以来,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薄弱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集中体现,也是推进医改、建设健康中国必须补的短板,而“互联网+健康”恰好为补短板提供了机遇与支撑。借助远程会诊、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远程继续教育等方式,基层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以获得提升服务能力“弯道超车”的机会,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望进一步得到解决。各级政府和卫生计生行业应主动顺应发展新形势,加大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投入,探索基层“互联网+健康”新模式,切实解决基层信息化应用水平存在差异、信息系统条块融合不深、便民惠民创新应用不足、运维保障工作薄弱等问题,让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公平惠及更多基层群众。

  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要以满足群众更高水平健康需求为目标,不断提高健康服务业的质量和效率。目前,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已普遍应用移动互联技术,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报告查询、药品配送、健康预警和个性化健康管理等服务,就诊流程更加便捷、人性化,群众对健康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今后,卫生计生行业要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继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实现卫生与健康领域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既发挥政府指挥棒作用,营造创新环境,提供政策支持,搭建沟通桥梁;更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探索新型运营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营造共建共享格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信息化时代,全社会无限期待卫生计生行业和相关市场主体在“互联网+健康”领域迸发无限创造力,推动健康服务产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增添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