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财政审计模式创新探析

19.10.2015  10:48

大数据时代的悄然来临,导致审计环境产生重大变化,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深刻影响。对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而言,财政四项改革、国库集中支付、财政综合业务信息系 统建立完善后,形成了大量的系统数据和海量信息,积极探索和创新大数据时代财政审计方式方法,充分合理利用大数据开展财政审计工作成为必然趋势。

一、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

信息科技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渗透到国家治理、国民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经济活动中很大一部分都与数据的创造、传输和使用有关。大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 度颠覆着人们探索世界的传统思维模式和方法,引起社会、经济、学术、科研、国防、军事等领域的深刻变革。2012年3月,奥巴马公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 计划》,将大数据研究和开发上升为美国国家战略。以此为标志,数据信息正在成为极其重要的资产。

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 极目的的资讯。通常业界用4V来概括大数据的特征。一是数据体量巨大(Volume);二是数据类型繁多(Velocity);三是价值密度低 (Variety),商业价值高;四是处理速度快(Veracity)。

随着金财、金税、金保工程等的发展,财政审计所需要的数据不再停留在财务数据,而是涉及大量的业务数据,分散在财政、税务、金库、银行、部门单位等多个地 方,涉及指标系统、计划系统、支付系统、非税征管系统、工资统发系统、社保系统、金库收支、税收征管系统等多个方面。从近几年的财政审计实践看,发现问题 的线索,大部分来源财政数据与其他外部数据的比对的结果。大数据快速发展,海量审计数据扑面而来,迫切需要我们在迅速建立起大数据理念和视野的基础上,积 极探索大数据财政审计思维模式。

二、运用大数据开展财政审计的必要性

互联网及依附于互联网建立起来的局域网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数据即资源已形成社会共识,审计系统也不例外,数据资源正在改变审计查账的传统模式。尽管目 前已经在大量使用财务电子账进行审计,但财务电子账只是大数据的一部分,而审计监督工作所倚重的财政、财务收支账本所能显现和包含的数据信息量是有限的, 扩大审计数据信息量外延、明确审计应当掌握的数据资源清单、充分利用大数据开展审计工作十分必要。

(一)运用大数据开展财政审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面对迅速发展的大数据技术,国家制定实施《“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 措施。大数据不仅是信息技术的重大进步,更是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对与数据密切相关的审计工作也必将产生深刻影响。当前,财 政、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普遍进行信息系统建设,财政部门开展的“金财工程”覆盖财政收支管理的业务应用系统,涵盖了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收付等业务;税务 部门开展了以税收征管系统为核心的“金税工程”建设;人民银行围绕国家金库信息工程的建设,建立了会计核算、财政库银联网等系统。以上被审计单位信息化的 发展,迫切要求运用大数据开展财政审计。

(二)运用大数据开展财政审计是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迫切需要。

2011 年刘家义审计长提出了“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命题,在审计组织模式上,财政审计大格局应运而生,从而对财政审计的广度、深度、力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 政审计的范围突破了传统的财政收支概念,囊括了政府性收支的全部内容。《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审计的意见》中明确“财政审计要涵盖一般预算、政府性基 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以及尚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所有政府收支”。全口径预算的审查监督也逐步付诸实施,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查找和发现问 题,运用大数据开展财政审计成为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迫切需要。

(三)运用大数据开展财政审计是财政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在精细化管理要求之下,财政预算审查、预算执行差异分析、预算与决算的对比分析都是使用系统大数据来完成的。相应地,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要实现全口径分析,必 须使用系统数据。如利用国库支付系统的数据,通过对指标来源、资金性质、资金流向的跟踪分析,实现所有财政资金全过程跟踪审计。

三、运用大数据开展财政审计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地方审计机关对财政审计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无法实现对海量业务数据计算机审计。

信息化像一只无形的手推着审计人员跨入了大数据时代,但审计人员对运用大数据开展财政审计认识不充分,对大数据还比较陌生,还停留在传统的审计思维观念中, 以为会使用审计现场实施系统(AO),能浏览电子账就已足够了,仍固守着以账为本、从账到凭证的观念,导致各专项资金账、各单位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等各自为 政、数据割裂的情况没有改变。未对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导致大量的数据未有效使用,特别是财政、社保、税务、企业等数据种类多、数据量大,使 用现有的手工审计和现场管理实施软件,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导致部门预算执行的覆盖面较小,预算执行审计广度不够,效果不佳。

(二)没有数据平台,对于已有的数据及分析模型,无法共享和再利用。

目前,很多地方审计机关尚无建设数据平台,数据分散存放,不能有效利用。针对财政、财务、业务数据审计,已经摸索出的一些数据分析模型,也分散在审计人员个 人手中,只能由个别人员知晓并使用,这些模型都有很强的数据针对性,通用性较差,也影响了这些模型和方法的共享和再利用,浪费了宝贵的审计方法资源。

(三)信息化审计人才缺乏,运用大数据开展财政审计受到制约。

大数据的应用需要既懂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又懂审计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审计队伍对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和数据挖掘等技术掌握的人才严重缺乏。数据仓库涉及到 数据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展现等诸多计算机领域,数据挖掘有别于传统的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涉及到判别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神经元网 络、贝叶斯决策等诸多方面,对这些方法和技术的熟练掌握需要一定的基础和时间。地方审计机关现有审计人员不少由于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单一,他们中大多对财 政、审计业务比较熟悉,缺乏计算机审计技能,更难以胜任大数据时代进行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工作。

四、探索建立大数据环境下的财政审计新模式

(一)转变观念是前提。

运用大数据开展财政审计、加强财政审计信息化建设是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其涉及面广,政策性、系统性、技术性都很强。能不能取得又好又快发展,转变观念是前 提。审计机关的领导要打破思维定势,转变思想观念,坚持把财政审计信息化建设当作提高财政审计质量的重要措施来对待,当作战略工程来抓,立足长远考虑,卓 有成效地推进。审计人员要用宏观的视野来看待大数据和财政审计,不再局限预算执行的点滴数据,善于采集各相关方面的数据,从数据挖掘中发现问题和线索,真 正做到用数据说话,说出更多、更真实、更准确的话。

(二)数据平台是载体。

财政审计平台是财政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数据收集、存放和分析的平台。财政审计平台主要包括数据管理平台和数据分析平台。数据管理平台主要是做好数 据的搜集、转换和存储,数据分析平台则是通过固化审计分析模型,充分利用数据分析工具等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查找审计线索,明确审计重点。可以将现有的成 熟的审计模型和审计方法整合到数据平台中,形成通用的分析模块,用可视化的界面展示数据间的关系,更方便审计人员理解、使用数据分析的结果。通过构建财政 审计信息化平台,可以将财政、税务、社保、住房公积金等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也可以将历年的财政预算执行和部门预算执行的数据进行整合,为审计分析提供可 能。数据平台建设涉及技术性较强,地方审计机关可以通过招投标等方式引进外部专业团队,如中软公司、用友公司等。同时,积极尝试实施联网审计。在财政审计 中积极运用联网审计,通过搭建财政、税务、海关等联网跟踪审计平台,探索建立经常性审计监督机制,推动审计方式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审计与事中审计 相结合、从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

(三)数据采集是基础。

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成为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关键枢纽,成为推动产业融合兼并的战略资产,孤立的数据,其价值远小于广泛连接的数据,难以发挥大数据中 蕴藏的价值。因此,要深化财政审计,做好各类数据的采集是核心。审计人员要有“大数据”视野,要融通财、税、经济、社会等多维信息,强化“数据为王”意 识,逐步拓展财政数据收集渠道,广泛收集财政管理、社会经济等各类数据,并完善数据指标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数据集市或仓库,为数据挖掘开 展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当前,政府各部门信息化高度发展,已经汇集了很大的数据,但很多的数据都存在“孤岛”现象,审计部门应想方设法获取与财政审计相关 的数据。充分利用政府数据平台或数据中心已经汇集的财政、税务、工商、房产、国土等各类信息数据,在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的基础上,采取“拿来主义”,直接获 取相关数据,利用ETL工具将分布的、异构数据源中的数据如关系数据、平面数据文件等抽取到临时中间层后进行清洗、转换、集成,最后加载到数据仓库或数据 集市中,成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的基础。同时,审计部门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年来审计过程中获取的被审计单位数据,包括基本情况、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等,建立 集中统一的被审计单位数据库。

(四)数据分析是核心。

大数据时代,数据的价值体现在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利用上。在采集多方数据后,按照“总体分析-重点审计业务分析-重点审计事项分析”逐层深入的思路,在传统的 筛选、核对、抽样等数据分析方法基础上,以锁定审计重点和疑点为导向,充分运用多维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做好大数据的分析。多维分析可以让审计人员从不同角 度访问数据库。数据挖掘则是在数据库中,利用各种数学分析方法与计算机技术,对历年财政财务数据进行抽取、归纳与整合,从大量数据中揭示出隐含的、先前未 知的并有潜在价值的信息。可以采取“集中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确认问题”的审计模式,在审前抽调审计骨干做好海量数据的分析准备工作,根据审计方案 确认的审计重点和内容,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发现疑点,通过分散核查,确认问题,极大地缩减审计现场时间,提升审计的覆盖面和审计的效率效果。

(五)人才培养是关键。

做好财政审计信息化工作,关键在人、最终靠人。可以组织财政审计人员参加计算机审计培训班,开展SQL Server和Oracle操作培训,以考促学、以考促用,培养财政信息化审计骨干。同时可以引进计算机专业人员,与财政审计人员共同开展工作,通过审计 实践共同提升财政审计信息化水平。通过组织不同层次的培训和审计人员在实践中积累实战经验,打造出一支能应对大数据时代财政审计的人才队伍,培养出一批既 具备财政审计业务能力、又具有信息技术的能应对大数据时代财政审计的人才队伍。

运用大数据开展财政审计、深化财政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大数据时代给财政审计工作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在认识上进一步提高,行动上进一 步加强,不断更新理念、夯实基础、筹划发展,实现大数据技术与审计业务的有机融合,不断提升财政审计信息化水平,努力当好公共财政“卫士”,在促进完善国 家治理中发挥促进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刘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