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奋力实现历史性新跨越
今年前10月,贵阳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0.3%,省外实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3.6%,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这一切,源于高新区在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上的敢为人先、勇于探索,源于高新区对“守底线、走新路、打造升级版”的坚守,源于高新区对“以大数据产业为引领、实现历史性新跨越”的不懈追求。截至目前,高新区聚集8193家企业,2013年发展大数据产业以来新增5351家,其中大数据关联企业1241家,2014年大数据关联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今年预计突破300亿元。
以大数据为引领
走好产业发展“先手棋”
自省、市作出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决策部署以来,高新区紧紧抓住大数据产业这个“牛鼻子”,着力打造大数据发展的战略策源地、政策先行区、创新引领区和产业聚集区,积极构建大数据“1+N”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和完善大数据全产业链,探索从“内容中心”到“服务中心”到“金融中心”的链条发展,全力推进500万平方米的大数据广场建设,打造大数据产业聚集高地,走好产业发展“先手棋”。
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高新区目前已建成贵阳云计算中心,该中心占地面积约1800亩,总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一期20万平方米已投入使用,高新翼云、中电高新、世欣蓝汛等32家企业入驻,服务器规模达2万台。在电子商务方面,高新区依托大数据、大健康、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实现O2O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并聚集家有购物、贵州贵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龙头企业和福中达电商产业园等电商平台,全力打造中国电商高新模式,建设中国电商贵州版示范区。在云计算方面,高新区目前已聚集食品安全云、电子商务云、社区服务云、智慧农业云、智能交通云、医疗健康云、教育云、旅游云、动漫云、金融云、水利云、媒体云、环保云、商务云、中小企业服务云等20朵“云”,“云上贵州、数聚高新”的态势日益明显。同时,高新区积极推动服务器、芯片、智能可穿戴设备、碳纳米薄膜等端产品制造,力争2017年工业产值达180亿元,2020年达380亿元。
此外,高新区依托世纪恒通等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呼叫山庄建设,建设1万座席的呼叫中心,目前已建成3500座席,投入使用1000座席,重点推进4PS呼叫中心标准认证、云呼叫工程中心项目建设;在软件服务及服务外包方面,依托贵阳软件园打造软件与服务外包服务在线产业集群,推进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建设;在大数据金融方面,重点打造大数据金融投资市场、大数据征信中心、大数据资产评估中心,推动大数据金融产业快速健康创新发展。积极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引入大数据,促进传统产业提速增效、转型升级。
夯实内生发展动力
奋力实现历史性新跨越
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系统谋划和构建创新创业体系,让创新无处不在,让创新蔚然成风,不断夯实区域内生发展动力,奋力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新跨越。
高新区以创建“贵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示范区”、“中国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世界大数据服务中心”为目标,全面推进“十件大事”、“十大行动”、“十大工程”,着力培优势、兴产业、强功能、做环境、促创新、扩开放、聚人气、出形象,不断完善创新体系,聚集创新要素,搭建创新平台,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跨越发展。同时,加快出台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文件及系统规划,依托贵州科学城,打造中国西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人才是创新的基石,创客、极客是未来发展最具活力、最关键的因素。高新区依托贵阳国际人才城,对外打通与北京中关村、上海浦东国际人才城的高层次人才通道,对内打通与贵阳花溪大学城和清镇职教城的中初级人才通道,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加快高层次人才公寓建设,全面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同时,打造贵阳大数据·创客公园、贵州科学城、贵州大数据城,出台《大数据十条》、《创客十条》等政策,建成12.5万平方米的“国家级创客空间”中国西部众创园,吸引全国230余个创客团队入驻,带动就业3000余人。
目前,高新区已聚集各类人才5万余人,其中院士16人,“千人计划”专家8名,高层次人才600余名;聚集各类研发机构133家,其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4家、院士工作站11个、企业技术中心43家,今年预计完成专利申请1900件;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20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4个,孵化面积117万平方米,在孵企业800余家,毕业企业200余家;聚集全省90%的股权投资基金和50%的科技金融机构,成为全省创新创业人才最集中、创新创业活动最活跃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