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创”】让大数据成为河北转型发展新动力

17.10.2016  22:43

河北日报记者 张淑会

继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后,大数据带来信息技术领域又一次创新浪潮。据预测,中国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大数据市场,到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2万亿元。

如何把握这一契机,让大数据成为我省转型发展新动力?10月14日,全国“双创”活动周河北分会场举办的大数据互联网发展论坛,聚焦这一话题。

消除“数据孤岛”,盘活“沉睡”数据资产

再庞大的数据,如果没有被应用起来,就无法实现其自身价值。我们把这些无法共享的数据叫做‘数据孤岛’。”中央办公厅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郝宗伟说,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壁垒林立,大家更倾向于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数据。政府部门的“数据孤岛”现象也很严重,甚至可称为“数据割据”。

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我省同样存在诸多“数据孤岛”。“当前,很多企业坐拥金山,却抱怨发展无门,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没有认识到自身的数据中蕴涵着商机。”与会专家表示,目前许多企业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产,但是由于对数据资源整合能力和获取能力普遍不足,使得大量数据“闲置沉睡”,不能创造出应有的社会和商业价值。

只有通过聚集与整合,将私有大数据变为公共大数据,才能促进数据信息的良好融汇、共享流通,并被广泛应用。”郝宗伟建议,河北环绕京津,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发展大数据产业应用的诸多优势,积极制定实施政府数据开放计划,确立数据开放的机制、重点开放领域和实施步骤,推动公共数据资源适度、合理地跨部门分享和向社会开放。

明确产业分工,杜绝“一哄而上

9月30日,涿州市与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等签署总投资113亿元的合作协议,共同构建以数据采集、数据存储等环节构成的大数据产业集群。

不只是涿州,目前已有一大批大数据产业项目扎根我省各地,正在开花结果。

我省明确提出,将围绕大数据产业发展,建设张北、廊坊、承德、秦皇岛、石家庄5大数据产业基地,以及工业大数据、金融服务、数据开放、云上应用、创新创业、京津冀协同6大创新平台,加强大数据技术研发,完善大数据产业体系等。

发展势头很好,但河北仍应警惕可能出现的一哄而上、同质化发展等现象。”有与会专家认为,河北多地都提出要大力发展大数据存储、交易中心等。但事实上,市场真正需要多少存储中心、交易中心,不少地方政府和企业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京津冀地区拥有庞大的数据体量,是中国大数据资源和产业最集中区域之一,集中了全国大量的数据流量。”郝宗伟表示,这给河北大数据产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但在落实过程中,河北应对大数据产业发展进行系统规划,科学布局,明确产业分工。”郝宗伟说,要从平台到应用,再到跨界创新与融合,集中政策、人力、资金等资源,真正盘活京津冀地区的数据资源,实现数据资产的有效利用,促进地方经济。

郝宗伟还建议,河北应在环京区域产业布局上推出人才引进的有利条件,促进政产学研用联合,加强大数据共性基础技术研发。同时,加快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与制造业、服务业融合领域的深度应用,形成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培育数据驱动的新兴业态。

点击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