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混“暑期实习”源于自我认知出错

22.08.2014  00:08

  胡乐乐

  据《光明日报》8月13日报道,暑假已经过去了一大半,这几天,大学生李然正忙着找单位给自己的暑期社会实践证明“盖戳”。证明上,本应由实习单位出具的评价,却是他从网上拷贝来的:“该同学在工作期间态度认真、脚踏实地,虚心请教并努力掌握工作技能,善于思考,能举一反三。同事都对其表现予以肯定。”李然得意地说:“随便混混,两个学分就到手,这真是过得最容易的一门课!”  许多高校的本科生和硕士生都要必修一门社会实践,通过院系审核后,获得相应的学分才能毕业。一般来说,这样的社会实践大都安排在暑假,这主要是因为暑假天气虽热,但比寒冷的冬天更适合学生实习。所以,每年暑假,许多单位和企业都会收到这样或那样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实习请求。一些“高大上”的热门单位和企业,由于实习岗位有限,申请者众多,所以竞争颇为激烈。为此,家长都得出马,找关系才能为其子女申请到实习机会。

  然而,令许多单位和企业不悦的是,不少实习生不认真干活,就等着凑合和敷衍,或者找借口开溜,或者手机联系不上,总而言之给人的感觉就是在“”。究其原因,无非是大学生自己对暑期实习的目的、意义、价值没有一个正确清晰的认识。在他们看来,暑期实习无非就是为了最后获得一纸证明和嘉许,而不是实打实地锻炼自己。这种功利主义导致大学生暑期实习往往流于形式,从而浪费了本应十分珍惜的难得的实习机会,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业、就业、升学和人生积累一个重要的经历。

  由此可见,大学生不好好暑期实习,问题的根源在于自己究竟是如何看待暑期实习的。如果自己的自我认知就是为了纯粹地“混学分”,那么当然就不会认真负责地踏实实习了。相反,如果自己的自我认知是为了好好锻炼自己,将学校里所学的知识、理论和技能用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那么就会自觉地要求自己,不荒废暑期实习。这其实与大学生在校是否好好学习是一个道理。那些暑期社会实践“混学分”的学生,平时就在“混大学”的肯定占了许多。在就业越来越难的今天,其实大学生本应好好暑期实习,为自己积攒求职的资本,而不能徒有形式地走过场,浪费绝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