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区鉷教授来校讲座

11.11.2016  22:12

  2016年11月4日下午,外国语学院特邀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区鉷教授在学院楼510学术报告厅举办题为《学外语是有文化负载的过程:以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为例》的学术讲座。外国语学院院长史耕山与英语专业师生100多人参加讲座。

区教授以从轻松有趣的英语猜词游戏开始,带领大家进入语言学习的世界。他在讲座中提出,大家在学习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的过程会受到本民族语文化的影响。同时,他剖析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节奏、词汇及语法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强调语言学习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并要求大家要动态地学习语言文化知识,了解异质文化的历史变迁,并对本民族文化更要进行深入掌握,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区教授还跟大家分享了当下网络中流行的各种语言体等所隐含的文化规律,得到大家的认同。讲座中,区鉷教授对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经典著作选读等提出了相关建议。

讲座后,史耕山院长结合区教授所讲内容向同学们强调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学习外语的不同目的,决定了不同的学习方法,大家要有明确的“目的意识”;在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的过程中要受到本族语言的影响,大家要广泛涉猎中外文化知识;语言的变化反映文化的变化,大家要把握动态学习外语的规律。通过本次讲座,为学院广大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语言学习规律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拓展了大家的专业知识视野,为推动大家学好外语、用好外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

 

讲座专家简介:

区鉷,男,广东南海人,英语语言文学博士,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民进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

区鉷教授是国内知名英语语言文学专家,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英语语言文学博士。1988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甘维尔-基斯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师从英国当代诗人蒲龄恩教授(J. H. Prynne)。1990年回国,仍在中山大学任教。并在中山大学获“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5年2月赴美国杜克大学出席“Capitalist Restructuring and Labor: Asia and the Americas 1945-1990”学术研讨会,会后留在该校亚太研究所做研究教授半年。自2001年1月起任北京大学欧美文学研究中心驻中心兼职教授。

区鉷教授是国内最早系统地研究惠特曼的学者之一,1985年起发表的有关论文都收入美国依阿华大学主办的《惠特曼研究季刊》网页的"惠特曼研究书目"里。他首先提出“本土意识”的概念,强调外国文学的研究、翻译、借鉴和教学过程中本土意识的重要作用,提倡外国文学教学中的本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