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所免费大学创办人姜岚昕 用新理念造就新大学
11月6日,记者走访了由著名教育家、慈善家、企业家姜岚昕老师创立的中国首所免费大学——北京华夏管理学院。之所以称为“免费大学”是因为这里不收取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它的创立不是为了与传统大学争锋比高,不是为了获得任何利益,而是为一些有梦想、有壮志的穷苦学生想上学却上不起学的孩子提供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
“三句话九件事”
北京华夏管理学院推行住宿书院制的管理模式——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创立新教育书院、原云南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创立崇敏书院、姜岚昕院长创立大爱堂书院。各个书院都要求学生养成“晨会暮省写日记”、“早睡早起读经典”、“孝亲尊师做义工”的学习生活习惯,这“三句话九件事”将伴随他们整个大学时光。
书院一共分为两个课堂,第一课堂是让学生们学习一些专业知识,而第二课堂是由各个书院组织的娱乐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在筹备的过程中学习,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乐趣。周一和周二是由新教育书院举办的“读书沙龙”和“佳片有约”,周三是由崇敏书院组织的“华夏好声音”,周四是由大爱堂书院举办的“舞林大会”。每一个活动都有不同的收获,而不是单纯娱乐,学生们每天都会从中收获很多人生哲理。
走访中我们遇到了两位不同年级的同学小颖和小静(均为化名),对此他们深有感悟。
小颖是因为哥哥曾上过姜岚昕老师的总裁高端研习班,对姜老师所讲的课程和和从事的免费大学事业都很认可,就推荐小颖来这里上学。小颖说:“每天我和同学们在书院都会相互分享一些读书和看电影的感受,这个过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自己收获的东西如果不被分享,就没有任何意义,分享是很快乐的事。”
说起刚刚入学时的印象,小颖说这里和想象中的大学生活不太一样:“想象中的大学生活是每天坐在很大很大的教室里上课,还有很多艺术性的活动,如舞台剧啊话剧啊等等。而华夏管理学院是一所非常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校,这里的班级有统一的名字——‘教学工作室’,平时我们在前面上课,老师就在后面办公,这样的教学模式让老师们能快速有效的帮助我们处理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来自河南的小静是华夏管理学院13级的学生,高考时她考上了一所三本学校,但是学费太过昂贵。幸运的是,她被华夏管理学院新生推荐遴选委员会河南地区的企业家推荐,来免费大学就读。
初入学校的小静感觉这里有一种强烈的亲切感。当时来学校时,是老师亲自去车站接,到了学校之后,宿管阿姨又很热情的接待,还帮她们铺床,让独自一人在外上学的她找到了家的感觉。
学校里大多数孩子都是来自贫困人家,也有一些企业家的孩子,学校宿舍的安排是有意按照贫富搭配,许多家庭困难的孩子家庭条件有限,平时没有额外的钱买新衣服,而他们又自尊心比较强,不接受别人的帮助,而家里稍微环境好一点的孩子,每次出去买衣服都会按照同宿舍贫困同学的尺码买,然后回宿舍当着那个同学的面试穿,再故意说不合适,送给那个同学,既帮助了同学,又为他们留住了面子。
课堂中模拟,企业中实践
北京华夏管理学院最注重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实践性。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运用知识,在实践中让学生能找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小颖现在是大三的学生,学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每次上课老师都会把教室模拟成公司,设立不同部门,每个部门负责不同的事情,同学们就是员工和领导,然后拟定一个项目,设定一些在企业中一定会遇到的困难,让同学们自己去解决,提高大家的实践能力。这是与传统大学最大的区别。
除此之外,小颖目前正在企业里实习,明年3月会继续回学校上课,把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拿到企业中去实践,找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回来接着学习。这种模式让小颖受益匪浅。小颖说:“现在我也经常给高中的同学打电话,他们现在也在读大学,但是每次他们讨论的都是买衣服、偶像剧这些内容,我感觉他们好幼稚。而我经过这两年的大学生活,感觉自己成熟了很多,生活也有了更多收获。”
与众不同的老师 为梦想插上翅膀
与其他大学不同的是,在免费大学里,实行包括人生成长导师、专业研修导师和社会企业家导师在内的“三维导师制度”。因为这里的大多数老师都是曾经在企业中任职甚至做过企业高管的职业人士。每年还会有很多的爱心企业家来到北京华夏管理学院做义工,如雷殿生老师、李胜杰老师等等。他们带着一颗赤诚的公益之心免费给学生讲课,用他们丰富的职业知识和人生历程,让学生们受益匪浅。这些老师每次上课之前都会非常认真地备课,让所讲的东西更实用,实践性更强。
虽然这里的老师不比清华北大的老教授在专业领域上名气大,但这里老师的大爱之心和认真负责的精神都深深感染着每一个同学,在这里他们学会了在企业中立足的态度:“先做人,再做事。”真正得到了成长,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