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老人忆参加开国大典情景 65只仙鹤祝福祖国

04.10.2014  10:46

    一九八三年,温景恒与大女儿温红征、二女儿温红梅在天安门广场留影。

    时隔三十一年,二○一四年九月二十一日,温景恒与大女儿温红征、二女儿温红梅在天安门广场留影。

    83岁的温景恒,参加过开国大典。今年国庆节前夕,他用8天时间,刻制出一幅半人高的剪纸:天安门、65只仙鹤,寄托他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65只仙鹤、一座天安门,83岁的温景恒,用整整8天时间,刻出了一幅半人高的剪纸:祖国万岁。剪纸上仙鹤振翅,象征太阳光芒的线条,只有不到一毫米宽,却有二三十厘米长,很是精细。

    “用坏了十多个刀片,还有一盏台灯,手也磨疼了。”虽然耳聪目明,但毕竟已是83岁高龄,每刻十多分钟,温老就得歇会儿。

    温景恒家住海淀区军休办曙光军休所。他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为天安门刻剪纸画了。“为啥?因为我与天安门,与国庆有着不一般的‘缘分’!

    65年前,1949年的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18岁的温景恒,风华正茂。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美术工艺系班长,带着全班参加了开国大典。

    那一天的情景历历在目:当时我们就站在天安门广场中央,长长的红色横幅上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金色大字,还有毛主席头戴八角帽面带微笑的巨幅油画。天安门两侧挂起两条大标语,西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东侧为“中央人民政府万岁”(后改为“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金水桥畔,用红布包裹的松木杆和木板搭起两个大观礼台……

    “站得太远,阅兵、坦克什么的都看不清,但心里就是兴奋,整个人都像烧开的水,沸腾得静不下来。”温老的嗓门一下高了起来。“好不容易抢到同学的望远镜,倍数不高,可还是一眼认出天安门城楼中间站的毛主席,当听到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我的眼泪一下涌出来了,随着周围的人群一起欢呼着,跳跃着,喊哑了嗓子。

    接着,温景恒又参加了晚上的游行活动,半夜才挥舞着国旗、红旗,敲着锣鼓回到学校。一帮年轻人彻夜未眠,谈论着天安门、毛主席、新中国,从那以后,天安门就在温景恒心里扎下了根。

    1951年,温景恒报名参加空军,去外地服役。每次休假回京,他都要去看看天安门。多半时候,温景恒会选择国庆而非春节回京,只为能看看国庆时的天安门。

    说起天安门的变化,温景恒如数家珍:“1949年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前东西两侧还有城门和高高的宫墙,广场T字形;国庆10周年的时候,宫墙拆除了,广场开阔了,两侧建成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1958年来广场时,我看到了矗立起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题字是鎏金的,70年代改成红色玻璃钢字,后来又改了回来;60多年前升国旗是人工按电钮,1977年有了国旗班,1991年国庆我看到了国旗护卫队,雄赳赳,气昂昂;国庆50年大典前,我看见天安门广场换了新砖;这些年,又摆上了大花坛,安了夜景照明,美!

    1997年6月30日晚上,迎接香港回归倒计时还有六七个小时,温景恒带着当时才6岁的外孙张温阳,搭乘朋友的汽车赶到天安门广场。“庆祝就要来广场,激动得不行!”那一夜,66岁的温景恒仿佛又回到40多年前的大典,一点不觉得累。

    从空军指挥学院退休后,他开始创作一些和天安门有关的绘画、剪纸。逢五、逢十的国庆节,温景恒都会用红纸精心剪刻一张天安门的剪纸。自己打草稿、设计造型、玻璃纸复印,一刀一刀地精雕细刻……

    今年,温老反复琢磨后,决定在天安门两侧刻画65只仙鹤。“仙鹤千年寿,福共海天长。用仙鹤给祖国祝寿,希望国家永远昌盛!”(记者童曙泉\文通讯员张昕和冠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