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潜能重点由“爬高山”转向“填洼地”
“理解我国经济增长阶段转换是分析我国经济未来趋势的关键,我国经济增长潜能重点由从‘爬高山’转向‘填洼地’。” 1月16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刘世锦在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结算公司”)举办的2019年债券市场投资策略论坛上亮明了这一观点。
论坛上,刘世锦作了“宏观经济走势与新增长动能”的主旨演讲。他指出,过去几年我国经济经历了需求结构、供给结构、金融结构的相继调整,这也是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的三部曲,体现了经济转型的内在逻辑。“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房地产、基建投资下行并寻找新的均衡点,产业分化重组、低效产能退出,稳杠杆的基础上适度降杠杆,中速增长平台重心将有一定幅度下移,并趋于稳定。”
他认为,判断增长速度高低要与所处增长阶段潜在增长率挂钩,在高速增长阶段7%可能是低速度,在中速增长阶段5%以上就是高速度。未来经济中速增长平台可能调整到5%-6%之间,或5%左右。“中速增长平台形成后,根据国际经验,将可能持续10年乃至更长时间,从而为实现2020年和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打下重要基础。”
在对未来经济增速作出预测的同时,他建议,对经济增长的关注应从“爬高山”转向“填洼地”。 他说,“中国经济仍有很大增长潜能,由于出现历史需求峰值,要由‘爬高山’转向‘填洼地’。但如果没有实质性的深化改革,这些潜能是出不来的。”
在他看来,有两个“洼地”要填补。一个是“效率洼地”,由于限制准入、减少竞争、效率低下而被抑制的供给和需求;另一个是“分配洼地”,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而未能释放的需求潜力和人力资本供给。
填补“效率洼地”,要放开准入、鼓励竞争。刘世锦表示,要打通城乡之间土地、资金、人员等要素通道。“大都市圈发展与乡村振兴,很大程度上是一回事。”他指出,要关注和解决城乡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融合发展的土地、资金、人员从何处出来。
刘世锦指出,重点是土地制度改革,包括集体土地入市、宅基地流转、小产权房能否和如何合法化等。这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最具潜力的增长领域。
同时,打破基础产业的行政性垄断。重点是石油天然气、电力、通信、铁路、金融等领域放宽准入,降低能源、物流、通讯、土地、融资五大基础性成本,同时带动这些领域有效投资增长。
此外,打开服务业重点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外对内开放的大门。“对外开放,首先要对内开放,形成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他认为。
填补“分配洼地”则需要财政政策起作用。他指出,脱贫攻坚战有利于提高低收入阶层收入和消费能力。农村人加快进城,提供均等公共服务,促进这个群体的住房消费,进而带动其他消费。
他进一步指出,国资充实社保是合乎逻辑的做法。应加大比重和力度,减轻企业负担,推动国企改革,提升人力资本。
与此同时,他认为积极财政政策要把支出重点转向医疗、养老、教育、社保、基础研究等短板领域,基建也要围绕这些领域优先展开。(贺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