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无大碍 改革须推进

21.07.2014  11:49
  缓中趋稳   
  经济增长缓中趋稳   
  房地产市场并不存在剧烈波动,未来房价波动温和可控   
  记者:每到年中,做经济研究的学者和机构都会紧张地研讨和调研,请您谈谈调研的感想?   
  潘建成:从调研的情况看,目前社会对经济形势的担忧情绪比较多,抱怨也不少。我觉得这种担忧、抱怨经过网络、媒体的传播可能会被放大。其实一个人生病的时候,过度的担忧或者怨天尤人是不利于治疗和康复的。中国经济目前处于通过改革实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事实上可以理解为治病的关键阶段。要想治好病,使之更加健康,一是要了解患病的根源,二是医生要有定力,要冷静、理性分析病情,并提供系统的、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三是病人要有耐心,要有乐观的态度积极配合治疗。中国经济过去跑得太快了,而且是用跑短跑的方法、甚至是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长跑。现在需要做的是,一方面适当放慢脚步,另一方面治疗因不注意跑步方式造成的伤病,积蓄力量,调整方法,稳步向前。   
  记者: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了上半年统计数据,其中给您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个?   
  潘建成:总的来说,所发布的数据符合预期,上半年经济延续了前5个月的缓中趋稳走势。我关注的是增长数据背后的结构数据。比如,在上半年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基本保持了去年的水平;在房地产市场调整的背景下,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仍然进一步提升;在政府消费收缩的背景下,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稳中有升。这些数据表明,在经济增长缓中趋稳的情况下,经济结构呈现持续优化的态势。   
  除此之外,我觉得还有一些数据值得关注。比如,从发布的数据看,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是温和的,1—6月份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的下降幅度比前5个月有所收窄,这表明市场并不存在剧烈波动,更谈不上所谓崩盘。最新的消费者信心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以来,包括最近几个月来,消费者对房价的预期是稳定的,预期房价下跌的消费者比重并没有明显增加,这一结果或许预示着未来的房价波动依然是温和可控的。   
  记者:上半年各行业表现如何?您认为产能过剩问题是继续恶化还是得到缓解?   
  潘建成:从不同行业看,上半年与民众健康相关的医药、与消费升级相关的汽车以及与信息化相关的IT设备制造等行业增长较快,受铁路建设加快等因素影响,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也出现了较快增长,而上游的采掘业以及钢铁等与粗放投资相关的行业增长相对较慢。这一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产业结构的优化。   
  从目前的形势看,化解产能过剩已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产能过剩十分严重的钢铁行业,上半年其投资出现超过8%的下降,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不过,由于前些年产能积累过于迅速,目前在潜在增长率下降和结构调整双重影响下,产能过剩形势仍十分严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某些行业在全国范围呈现明显产能过剩,但在部分地区该产业仍具有比较优势,地方仍有发展的积极性。在全国电解铝严重过剩的同时,西部部分地区因为低廉的能源成本纷纷上马电解铝项目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真正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减少地方对资源整合、统一市场的干预,对于化解产能过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上半年投资增速为什么出现明显回落?   
  潘建成:投资回落受到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影响。从走势看,一季度回落幅度很大,二季度在相对低的平台上走势平稳。   
  上半年投资增长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民间投资依然活跃,上半年投资增长在20%以上,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接近2/3;二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尤其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呈现26.4%的快速增长;三是商务租赁、科研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文化产业等与消费升级相关的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四是6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明显加快,预示着下半年投资保持平稳增长有了一定的基础。   
  物价表现波澜不惊   
  下半年物价基本会继续保持平缓的走势   
  记者:上半年的物价表现波澜不惊,您认为完成全年的预期目标是不是可以说没有问题了?   
  潘建成:上半年和6月份当月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为2.3%,比全年的上限目标低1.2个百分点。事实上,在6月份2.3%的涨幅中,有1.5个百分点是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而新涨价因素只有0.8个百分点。据测算,翘尾因素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二、三季度,尤其是5、6、7三个月,因此下半年翘尾因素将逐步减弱,四季度更是渐趋于零。   
  此外,从我国物价变动的规律看,CPI主要受食品价格的影响,而粮食又在食品价格中发挥核心作用。今年我国夏粮再获历史性丰收,下半年如果不出现极端恶劣天气,全年粮食再获丰收的可能性很大,从而为稳定粮价并进而稳定食品价格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上游PPI(生产者物价指数)仍处于回升乏力的走势之中,对CPI没有成本推动力。因此下半年CPI基本会继续保持平缓的走势。   
  “三期叠加”影响深刻   
  “三期叠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至少还会持续三年以上   
  记者:上半年经济增长的特点是“缓中趋稳”。以您多年的观察研究来判断,上半年经济形势有什么特点和特别之处?能不能说是“三期叠加”的典型表现?   
  潘建成:您说得非常对,上半年经济增长的特征首先是“缓中趋稳”四个字。其中一季度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二季度趋于平稳。可以说,“”,确实是“三期叠加”的典型表现。   
  首先,“经济增速换挡”说的就是一方面经济增长客观上因潜在增长率的回落而放缓,另一方面决策层主动换挡与之相适应。其次,结构调整事实上就是治病的过程,就是调整跑步方式从而跑起来更协调、更顺畅的过程。改变几十年形成的习惯肯定是很不容易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而前期政策的消化也会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尤其是对很多产业严重过剩产能的消化困难非常大。   
  我们必须认识到,“三期叠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会是短期的。最近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开展的二季度经济学家信心调查结果显示,差不多3/4的经济学家认为“三期叠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现在算起至少还会持续三年以上的时间,我们需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记者:“三期叠加”是立足国内来观察,如果将其放到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观察,您怎样分析中国经济放缓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潘建成:当然,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也受到全球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出口增长压力加大。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国际金融危机前我国出口的迅猛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加入WTO后出口潜力的集中爆发,也与美国的过度消费相关。这是不可持续的。现在出口增长的回落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理性的回归,是正常的。中国经济的总量已居世界第二,再寄希望于出口的快速增长来拉动经济增长是不现实的。事实上,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及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中国正逐渐成为世界上的消费大国。通过内需尤其是消费驱动实现平稳增长是可以期待的。   
  下半年经济窄幅波动   
  宏观政策应继续保持稳定,同时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记者:如果用“新常态”思维来看下半年,您认为宏观经济走势如何?风险何在?对宏观调控有什么建议?   
  潘建成:看下半年的走势就是要用“新常态”的思维。“新常态”是在“三期叠加”影响下的一种不同于过去的、“正常”的、持续相对比较长时间的态势。因为“三期叠加”在延续,稳增长和改革的措施也在延续,因此下半年经济依然会在“”与“”的力量博弈中呈现均衡的走势,在相对较小的区间内窄幅波动。   
  如果说经济增长没有大碍的话,那么我们更应该关注的依然是改革和转型能否顺利推进。我特别担心的是部分地区迫于稳增长的压力,为了短时间取得明显成效,重新回到过去粗放增长的老路上去。这样可能既带来资源、环境的压力,也为化解产能过剩增加难度,或许还会增加地方债务风险。在目前就业比较充分,通胀几乎没有压力,增长相对平稳的背景下,我认为下半年的宏观政策应该继续保持稳定,这样可以稳定企业的预期,稳定消费者、投资者的预期,可以使市场更加充分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与此同时,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措施逐一落到实处。我们现在是在跑马拉松,比的不是短期的爆发力,而是耐力,是协调性,是百折不挠的意志。(朱剑红)
本网站转载信息只代表文章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河北财政信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