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6年来首度“破7” 结构性指标向好积极因素显现
在河南省长垣县苗寨镇杨楼村,一台联合收割机在卸谷子(9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博摄
10月14日,邢台纳科诺尔精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车间安装调试轧机设备。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摄
聚焦中国经济三季报
■阅读提示
国家统计局10月19日发布数据,经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4877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这是6年来GDP增速首度“破7”。
分季度看,一、二、三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速分别为7.0%、7.0%和6.9%。从环比看,三季度GDP增长1.8%。
“虽然经济增速略有回落,但是总体平稳的基本面没有变,稳中有进和稳中向好的态势也没有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说,经济运行仍在合理区间。
专家认为,在全球经济形势不明朗、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GDP“破7”并不意味着经济运行出现了问题,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大势没有改变。下一阶段,应坚定不移地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继续向“质量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国际国内因素叠加影响GDP增速
此次是中国GDP实行分季核算的新标准后,统计局首次公布GDP。分季度看,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三季度增长6.9%。
三季度GDP增速尽管“破7”,但仍好于市场预期。机构和专家认为,传统产业去产能加大了三季度经济下行的压力。
“三季度GDP增长6.9%,下到7%以下,但是只下降0.1个百分点,应该说还是在7%左右。”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指出。
“首先,从国际层面来看,世界经济的复苏是不及预期的,前段时间,世界银行、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都纷纷下调了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普遍下调了0.2到0.3个百分点。”分析增速回落的原因时盛来运说。
“另外一个因素,美国加息预期进一步强化,造成世界大宗商品价格、股市、汇市出现大幅动荡,许多国家货币出现进一步贬值,这样加大了中国出口的压力。”
他指出,我国仍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传统产业不仅在去库存,而且在去产能,钢铁、水泥、建材这些传统产能过剩行业的增速都出现下滑。前三季度,粗钢产量下降2.1%,水泥产量下降4.7%,短期来讲对工业运行产生压力。
机构指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增速的下降是导致三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0.3%,同比回落5.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下降了3.2和1.1个百分点。
“总体上看,当前投资增速持续下降,下行压力较大。”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司长许昆林说,但投资结构调整等积极因素也在不断累积。
此外,三季度我国对外出口增速为-6.8%,降幅比二季度扩大4.6个百分点。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也导致三季度出口下行压力加大。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表示,全球经济进入长周期的下行阶段,一大突出特征是经济增长呈现长期低水平波动,导致世界贸易流量下降,对中国产能的吸收能力减弱。
此外,经济规模不断扩张致使对比基数提高,也是GDP增速有所放缓的一个原因。“‘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量每年都在4万亿至5万亿元左右,基数增大使得现在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来的经济含义大不相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东琪说。
“虽然经济增速略有回落,但是总体平稳的基本面没有变,稳中有进和稳中向好的态势也没有变。”盛来运说,经济运行仍在合理区间。对此观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赞同,他认为当前经济呈现“筑底企稳”态势,调整符合规律,转型符合方向,发展符合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