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展添动力 为民生增福祉 ——“深改元年”河北如何打响改革攻坚战

29.12.2014  11:0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2014年成为“深改元年”。加快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河北,进入新的“改革时间”。这一年,面临严峻挑战,全省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始终唱得不松劲、不懈怠,改革红利得以再积蓄、再释放,为新常态下的河北经济创造新机遇,不断把改革新红利转化为发展新动力和民生新福祉。

      抓住一个导向:强化问题意识,推出一系列大刀阔斧的“破冰”之举

      “再也不是财政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了,部门和单位的职能、目标进一步明确了。”我省一位省直部门的财务处处长表示。

      近年来,随着政府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老百姓特别关心政府的“钱袋子”是不是管好了,财政资金是不是用得到位、高效。在这样的背景下,近日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化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意见》,提出财政每一笔资金都要明确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最终实现“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和财税体制改革一样,一批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改革“重头戏”今年陆续启幕:农村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司法公开改革……这一年,与“改革”紧密关联的词汇,不再仅仅停留于“摸着石头过河”,而是“敢破敢立、敢创敢试”。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改革的难点和重点。省委、省政府直面“改革深水区”的利益调整,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推出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破冰”之举。

      从全国最大力度的涉外投资改革,到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从适时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实行“单独两孩”,到开展威县综合改革试点;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到“河北十条”深化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改革;从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到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我省的改革,敢于冲破藩篱、啃硬骨头。

      着眼于8个方面、26项重点,从年初开始,我省的改革就呈现“加速度”。

      1月,铁路运输、邮政业相继启动营改增试点;2月,“新农保”和“城居保”并轨;3月,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4月,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鼓励社会办医;5月,建立涉企收费清单管理制度……有心人会发现,几乎每个月我省都至少有一项激发市场活力、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举措出台。

      打攻坚战,动“真刀真枪”,一些涉及深层次利益调整、多年未有进展的改革,得以强势推进;一些直接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突出问题,正在一步步从体制机制上得到破解。

      “以往,经济增速放缓时,发展与改革往往会彼此割裂,形成发展重走老路、改革停滞不前的局面。”省经济信息中心主任刘万玲表示,今年,全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改革不但没有暂缓,前进脚步反而越走越快。改革成为发展的新常态,彰显省委、省政府着眼破解河北发展难题的决心。

      明确一个原则: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互动,唱响上下并进的协奏曲

      注重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推动,改革才能凝心聚力。亿万人民是改革主体,尊重基层首创,鼓励先行先试,改革才能热潮滚滚。

      10月31日,准备开办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的白秀秀,在衡水市政务服务中心提交申请后的第三天,便领到了营业执照。她惊奇地发现,和旧版执照不同的是,除了有工商注册号,这张执照还印上了税务登记证号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号。

      原来,衡水在全省率先实行“三证合一”改革。以前需要跑5家部门,现在只需提交一份申请,真正实现了“一表申报,一口受理,一窗发证”的便捷登记流程,审批时间大大缩短,让创业者能以最便捷的方式、最快的速度进入市场,激发人们的创业热情。

      而在省级层面,今年以来,全省工商系统深入开展工商注册制度改革,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先后两次进行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目录总和达113项。改革激发了社会投资和创业热情,增强了市场主体发展信心。

      改革进入啃硬骨头阶段,策略尤其重要,既要砥砺而行,更要顺势而为。像工商登记制度一样,在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征程中,我省的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上下呼应。

      在实践中,我省充分鼓励各地各部门以敢于进取与担当的精神,大胆地试与闯。衡水的综合配套改革、威县综合改革试点、平乡县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改革……各地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

      同时,《关于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等一件件含金量高的文件出台,为全省各项改革指明了方向。

      省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全面深化改革以来,我省围绕激活市场主体、优化产业结构、破解要素瓶颈、修复生态环境、方便群众办事、增强基层活力、促进社会稳定、转变干部作风等8个方面开展了26项重点改革。此外,我省还出台了《中共河北省委关于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年-2020年》,这是指导全省今后改革的总施工图和总台账。

      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形成良性互动、有机结合,唱响了一首全省上下改革并进的协奏曲。

      把握一个核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简政放权不断向纵深推进

      以往,企业或百姓办事要跑多个部门,盖数十枚甚至上百枚公章。不久后,在我省9个试点地区,1枚公章就能搞定。

      原来,我省决定将在9个试点地区推进设立行政审批局,将区域内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审批权,全部集中划转到这一新部门实施,实现“一个部门、一枚公章管审批”。

      一直以来,审批程序繁杂屡遭创业者吐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作为政府自我革命的“先手棋”和宏观调控的“当头炮”,我省的简政放权不断向纵深推进,企业得以松绑,经济活力得以迸发。

      今年以来,我省大力推行简政放权,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分五批衔接落实国务院取消下放审批事项,对应取消61项,接收93项;分五批自行取消省政府部门审批事项179项、下放127项;取消了自行设定的“行政监管”类别,共取消532项,下放18项,彰显了政府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坚定决心。

      改革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今年3月-11月,全省新设立市场主体50.98万户,同比增长42.94%。其中新设立企业12.82万户,同比增长79.71%。截至11月底,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66.19万户,在全国排第8位。

      简政放权,需要毫不畏惧的气魄,更需要坚韧不拔的恒心。

      今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全面建立“行政权力清单、监管清单、负面清单”和“政务公开、司法公开、执法公开”的“三个清单、三个公开”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转变干部作风等方面产生明显作用。

      同为一个目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让人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民之所盼,政之所为。一年来的改革,成效正日益显现。

      近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其中提出,要全面放开小城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在县级市市区、县政府驻地镇和其他建制镇(不含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永清县、固安县)有合法稳定住所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夫妻双方父母,可以申请办理当地常住户口。其中,合法稳定住所包括自购房、租赁房屋等。时近年底,户籍改革为城市里的异乡人送来了暖意。

      户籍制度改革,背后是沉甸甸的福利账。我省相关部门纷纷表示,将加快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并轨、城乡医疗救助并轨、进城务工人员基本医疗服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受教育等重点领域改革。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河北的深化改革,一直和着民生改善的节拍。

      金融创新破解保障房建设资金瓶颈,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项目813个、20万套;建设“三级平台”、推行“两个代办”,切实方便群众办事;启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74.5亿元……强基础、促公平、补短板,民生难点变成亮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成为人们越来越真切的感受。 记者 刘清波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