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的现实路径

19.03.2015  01:39

□任景莉 黄英 赵书昭

公民的法治观念是构建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求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从现实看,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全民的法治观念在不断增强,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正在成为社会常态。但也要看到,一些人的法治观念、法治意识,与法治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信权不信法、信钱不信法、信访不信法的现象依然存在。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仍然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任重道远。增强全民法治观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以民主法治的切实进步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一方面,党既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确保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又要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尊法守法的模范示范作用。一方面,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实现依法调节各种利益、依法解决各种矛盾、依法进行社会治理。这样,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民主和法治的切实进步,享受到民主法治的阳光雨露,必然产生对法治的亲近感和认同感,进而增强法治观念。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体系的构建,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提供良好的氛围。一是要加强法治教育、培育法治精神。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在全社会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教育,培养人们对法治的尊敬和信仰。二是保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把法律至上的理念贯穿于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公正司法、严格执法,使法律至上理念体现在每一个案件之中,体现在保障人民权益的方方面面,这样法治才能得到人民群众认同,才能植根于人民群众心中。三是深入开展普法宣传。要加大普法工作的力度,健全完善普法机制,以宣传、文化、教育部门为主导,以高校科研机构为阵地,以各种媒体为渠道,在全社会开展持续的法治普及活动,形成全民学法爱法,守法护法的新风尚。

理顺社会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是法治的核心所在,是判断社会风尚优劣的风向标,也是公民对社会能否产生认同感和亲近感的重要依据。理顺社会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关键是反对特权,实现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使普通人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而“圆梦”和实现“人生出彩”。只有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使社会各群体相互尊重、诚信友爱、各司其职、各得其所,才能让法治信仰真正根植于每一个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