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塞罕坝机械林场成立于1962年,是河北省林业厅直属国有林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塞罕坝机械林场总经营面积140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12万亩(人工林88万亩、天然林24万亩,天然林以杨桦树为主要树种),森林覆盖率80%。笔者就塞罕坝林场近年来公益林综合效益进行了调研。
一、塞罕坝林场基本情况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冀北山区与蒙古高原交汇区和坝下、坝上过渡带和森林—草原、森林—沙漠交错带,主要地貌类型有高原和山地。 高原俗称坝上,海拔1500—1940m,主要由坝缘山脉、高原丘陵和曼甸组成,东部多为曼甸,西部为波状起伏的半固定沙丘。山地称为坝缘山地,海拔1010—1500m,属阴山山脉与大兴安岭余脉的交接地带,山高坡陡,地势北高南低,平均坡度在20度左右。
塞罕坝机械林场冬季低温寒冷,春季干燥多风,夏季光照强烈,秋季短暂多雨;昼夜温差较大,降水量偏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大风、沙尘暴、干旱及霜冻灾害性天气较多。年平均气温-1.2℃,极端最高气温33.4℃,极端最低气温-43.2℃。年均无霜期67天,年均降水量430.9mm,最大降雨量636.0mm,年均积雪日数169天;年平均蒸发量1388mm,春夏蒸发量较大,秋冬蒸发量较小。5月份蒸发量最大,平均225.2mm;年均6级以上的大风日数67天,最多年份达114天,最少年份48天,以西北风为主。
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土壤母质主要有坡积物、残积物、洪积物、冲积物、湖淖沉积物、风积物等几种类型。其土壤类型共有6大类(其中灰色森林土占67.5%,棕壤占15.5%、沼泽土占6%,另外还有风沙土、砾石土、草甸土等)11个亚类,18个属,32个土种。该区土层瘠薄,土壤沙化、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二、公益林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
(一)“十二五”以来,林场以国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为依托,通过森林分类改革,大力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公益林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全场公益林总面积4.2万公顷,蓄积358.5万立方米。2010年林场进行了公益林分级:其中一级公益林1.3万公顷,二级公益林0.96万公顷,三级公益林1.94万公顷。
(二)林内灌木丛生,病腐木、风折木以及没有培养前途的被压木较多,生长量和生长率低,无法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以第三乡林场为例,很多公益林小班平均株数达到4500株/公顷。
(三)林牧矛盾较为突出,幼林地管护难度较大。林场与当地村组相毗邻,近年来,村组为增加农民副业收入,大力开展家禽、家畜养殖业,部分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例如毗邻塞罕坝大唤起林场大梨树沟营林区的大唤起乡上营盘村就是围场县黄牛养殖基地,虽然当地政府制定了舍饲禁牧有关规定,但养殖户为降低饲养成本,到河滩、林地放牧,牲畜时有进入造林地,破坏生态、毁坏幼树,林牧矛盾尤显突出。
(四)公益林分布偏远,管护与经营难度较大。塞罕坝坝缘山地属阴山山脉与大兴安岭余脉的交接地带,山高坡陡,地势北高南低,平均坡度在20度左右,很多林分内部没有林路甚至无法通行,管护与经营存在较大困难。
三、林场为提高公益林综合效益采取的主要措施
为保护和培育生态公益林,不断提升综合效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塞罕坝林场全面贯彻落实大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建设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科学抚育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严防森林火灾,保护生态资源安全。森林防火工作是森林草原生态资源安全的基础工作。俗话说“一棵大树可造千万根火柴,一根火柴可毁千万棵大树”,保护生态资源安全,护林防火责任重于泰山。通过多年的实践,林场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护林防火管理制度,坚持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护林防火方针,预防与扑救相结合,并设立了严格的考核机制、责任追究制度,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林区森林资源安全。
---严控森林病虫害,维护森林健康。森林病虫害被视为无烟的森林火灾,危害大,传播较快,周期较长,不能准确预测和有效防治防止,对树木将是毁灭性破坏。为有效应对森林病虫害,林场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总体方针,成立专门领导组织,在总场设有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且为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基层林场设有测报点,在全场形成常年检疫、预测、预报的综合防治体系。落实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等知识培训、考核制度,确保有虫不成灾,“四率”指标达标。
---落实责任制度,强化资源管护。护林和防火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个有机结合体,全体干部职工不仅肩负着森林防火工作,同时还肩负着辖区内的林地、幼林和成林管护、动植物资源保护,把护林和防火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完善造林成果拨交、成幼林管护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责任人,明确管护责任。同时,林场逐年加大投入,制订健全的公益林管护制度,对生态脆弱地带和幼林地实行围栏封护,建立看护棚,树立工程管护标牌,林木保护工作责任到人,多措并举,强化资源管护。
---实施天然次生林改培,提升森林经营效益。
天然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体,且大部分为天然次生林。而以人工林为主的塞罕坝林场,天然林占森林总面积的21.4%,为恢复和提高森林资源综合效益,经省林业厅批复,对生产力低下、经济效益差的天然次生林进行了改培试点项目,将林内的病腐木、风折木以及没有培养前途的被压木全部清理,分别以木材和枝柴的方式销售,在不降低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发挥经济效益。在林内采取大规格整地,栽植大规格容器苗的措施培养绿化苗木,实施三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改善森林环境,开展中幼龄林抚育工作。
为规范和加强中幼龄林抚育作业设计管理,改善森林环境,促进林木生长,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林场对于林木分化严重的天然公益林实施国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着力培养风景游憩林,既提高林分生长率,又提高林区的生态品味,为发展森林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奠定良好的森林经营基础。近年来,林场自筹资金大修林路,形成林区道路网格化格局,加大了林场森林防火、林业生产、资源管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道路的通达性,为提升森林生态综合效益奠定良好基础。(塞罕坝林场 尹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