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调研报告

25.08.2015  16:29

      塞罕坝机械林场自2011年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和履行国际森林文书示范单位以来,在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的领导下,扎实、有序开展试点工作,积极推进蒙特利尔进程。
      一、塞罕坝机械林场概况
      塞罕坝机械林场于1962年由原国家林业部建场,1969年划归河北省林业厅(局)直属至今。建场五十余年来,塞罕坝人发扬“勤俭建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塞外荒原上营造了百万亩林海,建成了华北乃至全国最大的人工林林场。全场总经营面积140万亩,有林地面积112万亩(其中人工林88万亩,次生林24万亩),林木总蓄积101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0%,森林资源总价值达153亿元。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履行国际森林文书推进蒙特利尔进程示范单位,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国有林场建设标兵”、“ 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场”、“ 全国森林经营示范国有林场”等荣誉称号,2014年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二、可持续经营成效
      1.科学编制试点示范建设方案
      2011年,国家林业局确定开展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试点,塞罕坝机械林场被列为全国200个试点之一,及时编制了《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实施方案》并开始实施。2013年又被国家林业局纳入推进蒙特利尔进程和履行国际森林文书的全国12个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之一。在做好相关试点工作的同时,2014年,塞罕坝机械林场在原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多次邀请各级领导和相关专家学者一起来塞罕坝“会诊”,为塞罕坝森林可持续经营进言献策;聘请河北农大林学院作为技术支撑,修订了《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试点建设方案》;2015年1月17日,省厅邀请中国科学院唐守正院士担任论证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林业局资源司、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专家,对《试点建设方案》进行了论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塞罕坝林场区位重要、森林资源丰富、森林经营管理基础扎实,在该地区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工作具有典型示范意义;该《方案》从林场森林资源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目标定位准确,试点思路清晰,示范内容合理,保障措施有力,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2015年6月,经省林业厅批复执行。
      2.实施第四次森林经理调查,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精准的资源底数是开展森林经营、实现现代林业、建立数字林业的基础。2012年,在省林业厅批准和支持下,塞罕坝机械林场自筹140余万元,与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合作完成了全场第四次森林经理调查。此次调查工作依托“3S”等先进技术和设备,与国家所使用地理系统进行了接轨,把北京54坐标系改为西安80坐标系,把MapoInfo软件改为Arcgis软件,提升了工作平台,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全场森林资源的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和经营信息的动态管理。同时,以新的森林资源清查成果为基础,按照森林功能和资源特性,进一步编制完善林场《2011~2020年森林经营方案》,确定全场林业发展目标,制定森林经营方针和经营措施,细化森林功能分区,确立最佳森林培育模式,构建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森林可持续经营体系,为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探索森林经营体系,建立森林经营模式示范林
      塞罕坝机械林场以森林多目标经营为主线,积极开展森林森林经营模式探索和建设。一是木材培育技术体系:主要功能目标定位是建成华北北部大中小径级材定向培育模式,项目区林分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经营周期进一步缩短,林下植被多样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生态经济功能更加和谐统一。其中两大模式类型是落叶松中小径级材培育模式和樟子松大径级材培育模式。二是绿化苗木培育技术体系:主导功能目标定位是全力打造塞罕坝绿化苗木品牌,并通过大型绿化苗木基地的建设,不断优化结构,提升品位,增强特色,提高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建设水平,推进林场苗木产业全面、健康、有序发展。模式类型为云杉、樟子松绿化苗木培育样板林和冀北山区彩叶树种培育样板林。三是森林生态改良技术体系:主要功能目标定位是调整林分密度,促进林下灌木和草本的生长,加快林木生长;林下引种其他树种,调整树种和林龄结构,提升森林景观品位;增强林分的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固碳制氧等生态效能。模式类型为人工林健康经营和改良样板林、天然次生林近自然经营样板林、森林公园景观游憩林改良样板林和自然保护区人工林天然化经营样板林。四是后备资源培育技术技术体系:主要功能目标定位是建立优质种苗生产基地,建设石质荒山造林示范体系,完善迹地更新二三代林的营造技术,营造异龄复层林。模式类型为优良种苗培育样板、石质山地攻坚造林样板、林冠下造林样板和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样板。
      4.调整资源结构,提高森林质量
      针对塞罕坝大面积同龄人工纯林的物种单一、长势下降、景观单调、土壤酸化及病虫危害严重等弊端,从自然保护、经营利用和观赏游憩三大功能一体化经营出发,采取机械疏伐、低保留抚育间伐、定向目标伐、块状皆伐、引阔入针等作业方式,营造樟子松、云杉块状混交林,实施林苗一体化经营,在调整资源结构和低密度培育大径材的同时,促进林下灌、草生长和诱导异种进入,通过天然化经营,培育复层异龄混交林,加速林地“自肥”和物质循环,使森林的各种成分(乔木、灌木、草本、地衣苔藓、动物、微生物等)均处于均衡有序状态,全面发挥人工林的经济和生态双重效能,逐步使塞罕坝林分形成幼、中、近、成林呈近正态分布的合理森林空间结构和树种组成结构。利用国家森林抚育补贴项目,积极开展中幼龄林抚育工作,自2010年至今累计完成抚育面积40余万亩,森林质量明显提高,经测算,塞罕坝机械林场单位面积蓄积是全国人工林的2.76倍、世界的1.23倍。
      5.实施低效天然次生林改培经营模式
      在省林业厅的大力支持下,塞罕坝机械林场对低质天然次生林的经营进行了政策性的创新。针对塞罕坝以桦树为主的天然次生林单位蓄积量低、生长速度慢、森林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下降,林地生产力浪费严重的情况,林场采用近自然经营择伐模式,突破现有规程对公益林采伐强度的限制,对低效天然次生林实施强度疏伐,去除枯死、病腐、干扰木和非目的树种,每亩保留15株优良单株。通过人工手段诱导天然林正向演替,林下引栽针叶和珍稀树种,营造复层异龄混交林。截止2015年底,全场将完成改培10000余亩,有效地改善天然次生林的生态功能。
      6.大力开展精品后备资源培育工程
      2011年以来,为科学培育后备资源,实现“双增”目标,结合全场造林地实际,把土层瘠薄、岩石裸露的“硬骨头”地块作为绿化重点,启动实施了困难立地攻坚造林工程。主要措施是在造林中全部选用高规格容器苗,采取了大穴鱼鳞坑整地、客土、薄膜覆盖、浇水等措施,保证了造林成活率;在苗木装运上,采取专人负责,职工装运等形式,节约了成本,并从唐山厂家购置了5400个容器苗运输箱,实现了容器苗运输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在容器苗栽植上,打破以往栽植技术,容器苗全部采用割底清除盘结根系、侧面划开,培土撤桶栽植,全力提高造林成效。目前,全场完成石质山地造林5万余亩,平均造林保存率95%以上。最终目标是到2018年前全面实现灭裸灭荒目标,全场森林覆盖率达到85%的饱和值。
      7.开展樟子松大径材培育工程
      建场前,塞罕坝机械林场分布有大面积的沙地沙丘近40万亩,是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向南的延续。为有效治理土壤日益沙化的现状,塞罕坝于1964年从内蒙古红花尔基开展樟子松引种育苗并逐渐实施造林。经50年的营造,截止2015年,全场现有樟子松人工成幼林18万亩,已成为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樟子松人工林基地和主要樟子松种源基地。樟子松大径材培育工程,塞罕坝机械林场主要采取动态目标树经营措施,根据树势,分多次选择保留木,逐步降低林分密度,分阶段实施修枝作业,培育无节良材。目前林场已培育樟子松大径材目标林达3万余亩,经营目标是主林层高度在20米以上,直径为40厘米以上,亩蓄积在15立方米以上。
      8.实施生态文化林健康经营模式
      塞罕坝机械林场是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又有着丰富的塞罕坝精神内涵,为此,塞罕坝机械林场将尚海纪念林确定为森林生态文化林,以宣扬森林生态文化和塞罕坝精神。尚海林于1964年造林,造林初植密度达333株/亩以上,保存率达99%。尚海林的营造走的是大密度初植、多次中间利用的可持续经营模式,1985年进行了第一次修枝清理作业;1987年进行了首次抚育间伐,抚育面积760亩,以后又经1991年、1996年、2000年、2008年和2014年五次抚育间伐。抚育后,林分平均株数为25株,林分平均胸径达到25.1厘米,树高18.9米,亩蓄积11.5立方米。至目前,林分质量、景观品位和三大效能显著提高,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林内草本和灌木茁壮生长,保留木生长加快,天然更新幼苗逐年增加且长势良好,已经形成了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资源结构。
      9.森林经营工作通过CFCC认证评估
      着眼于现实和未来市场需要,塞罕坝机械林场以森林认证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体系,积极与世界先进林业管理理念接轨,201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加入国家林业局森林经营认证试点,大力加强森林认证能力建设,深入普及森林经营认证理念、知识与技术。2014年年底,塞罕坝通过了中林天合(北京)森林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的森林经营认证评估,获得了CFCC森林认证证书(证书编号:ZTFC-FM-000020)。由此,塞罕坝成为河北省乃至华北地区第一家通过CFCC认证的国有森林经营单位,林产品可贴中国CFCC、世界PEFC组织FM认证标签并具备了向欧美发达国家出口的关键条件。
      10.全面开展森林经营成效监测,建立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系统
      为加强森林多功能、多效益管理和监测,推进建设稳定、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按照《塞罕坝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监测评价方案》,塞罕坝机械林场以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为科技支撑,选取有代表性的森林抚育地块建立长期固定监测样地300余块,定期对各类抚育成效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估;在监测的基础上,及时更新了地理信息系统中相关数据,建立了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通过长期的数据积累,不断总结经验、完善举措,为科学指导可持续经营工作提供支持和依据。
      三、今后可持续经营战略
      以“生态立场、营林强场、产业富场、人才兴场”为发展战略,创新经营模式,培育精品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实施可持续经营和产业化建设,以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以打造“京津生态屏障、华北避暑胜地、河北资源宝库、林业产业基地”为定位,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结合,加大科技支撑和生产结构调整力度;狠抓经营理念、管理机制、技术措施创新, 坚持在保护中经营,在经营中利用,在利用中培育,在培育中开发,大力实施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建设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高标准经营培育优质、高效、健康的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能,逐步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的四大转变。即在资源培育上,由以数量扩张为主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在经营策略上,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在经营模式上,由注重短轮伐期的纯林经营,向长中短结合、营造混交林转变;在经营目标上,由培育木材,向多功能森林经营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