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大地上的一支生力军
——记中铁十一局张承二期C合同段项目部
张承高速公路张家口段2013年3月开工建设,计划2015年底建成通车。“高寒、风大是当地天气的最大特点,”张承高速张家口段管理处处长于海介绍,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二期工程3年的建设期,真正能施工的只有18个月,特别是位于桦皮岭山区的C标段,气候条件恶劣、施工极其困难,但自开工一年多来,承建C标段的中铁十一局C合同段项目部却实现了全线第一个破土动工,第一个进洞,第一个进行隧道二衬施工等多项第一,他们就像是张承高速的一面旗帜,受到省高管局、管理处多次通令嘉奖。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带着疑问,笔者走进了C标段项目部。
投入加统筹 吹起冬期施工的号角
“天下13省,冷不过桦皮岭”、“一年一季风,一刮刮一年”,这是桦皮岭山区一带广为流传的谚语。5月28日,笔者一行来到桦皮岭山区一个叫水泉洼的村子,而建设张承高速张家口段的C标段项目部正是驻扎在这个小山村里。
“桦皮岭山区海拔2218米,年平均气温2℃,最低温零下42℃,每年1至5月、10至12月气温持续在冰点以下,常年风力在5级以上”,老家是湖北的项目部支部书记田华章向我们介绍,这里每年的有效工期只有4个月,而桦皮岭隧道作为张承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如果不采取超常规冬期施工,势必影响2015年底通车的目标。为此,项目部多次进行现场考察推演,最后下定决心,毅然投入1600余万元,通过增加防寒保温措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冬期施工。
拌合站是确保冬期施工的关键场所。“在拌合站的建设上,我们采取钢桁架支撑,以彩钢板、10厘米的阻燃岩棉板双层全封闭,增加了采光板,进出料通道设了两道门,尽量减少热量散失”,项目部总工程师彭翔介绍,为了确保混凝土的温度,项目部安装了4台为拌合用水加温的常压和蒸气锅炉,在沙仓安装了地暖、热风炉。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他们派专人对砂石料、拌合用水、混凝土入模前的温度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保证原材料的存储温度不低于5℃,保证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不低于10℃,保证拌合用水不低于50℃,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5℃。
为保证控制性工程桦皮岭隧道的冬期施工,项目部在明洞外增加30米保温棚,将洞口进行封闭,并且在隧道口安装了热风炉,24小时不间断向隧道内输送热风,保证了洞内施工要求。
“去年冬天积雪2米多,什么也运不进来,我们提前与材料供应商沟通,提前储备了工字钢、螺纹钢、水泥、粉煤灰、砂石料、油料等隧道施工的必备材料,使冬期施工得以正常进行。”彭翔说。
“温度达到了,没人干活也不行”,田华章说,为防止员工“两节”前后集中请假休假,去年冬天,他们在桦皮岭隧道的施工上实行了元旦、春节轮休制度,要求每个隧道施工队从10月份开始,直到来年4月底,人数不得少于80人,电气焊工等特种操作工人不得少于10人,确保充足的施工人员和技术工种人员。
经过项目部精心准备、未雨绸缪,去年整个冬季在室外温度降至零下30度,其他标段息工的情况下,桦皮岭隧道正常施工。
科技加关爱 营造家一般的温暖
安全是永恒不变的主题。“隧道施工历来就是安全事故高发区”,田华章说,为最大限度保证工人的安全,他们在隧道安全管理信息化方面建立了门禁、人员定位、通讯、声光报警及视频监控五大系统。
一到桦皮岭隧道,最显眼的就是洞口上边的一块大型LED电子显示屏,上边显示着进洞施工人员的信息。在隧道洞口值班室,彭翔操作着电脑为笔者演示了五大系统。门禁系统就是电子考勤,电脑会记录下每名施工人员出入隧道的时间;说到人员定位系统,彭翔拿着一顶安全帽介绍,每一名隧道施工人员都有自己专门的安全帽,上边安装了存有自己信息的芯片,根据芯片,能够实时在洞口的电子屏上显示人员进洞情况,并准确显示人员位置;为解决洞内信号较弱、联系不便的问题,他们投资几十万元建立了通讯系统,保证了手机信号能达到掌子面;声光报警系统就是一旦发生危险,施工人员启动警报,同时发出红光和警报声,提醒洞内人员迅速撤离;视频监控系统就是在关键作业面安装了360度摄像头,无论在哪台电脑上,只要登录监控系统,就能看到施工作业面的动态。
“我们这个标段的施工人员大部分是南方人,很不适应这里的气候,为让工人安心、愉快的工作,就要全身心地关心、爱护他们。”田华章说,在工人的工资发放上,项目领导坚持亲自抓,核对考勤,办卡登记,发放时进行签字、按手印、拍照、录相,保证工人的工资不挪用、不克扣,及时发放到他们手中;同时项目部自去年开工以来,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资40余万元,为工人购置了冲锋衣、保暖衣、劳保鞋、棉被,定期安排工人体检,每逢节假日,杀猪宰羊,买酒置菜,送到每个食堂,让工人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标准化加创新 奏响和谐的音符
在C标段,笔者处处感受到和谐。桦皮岭隧道内通风管道、电路设施、风管、水管、暖气管实行统一标高,隧道内放置车辆及其他物品的位置都有严格规定,隧道内还创造性地挂上了反映企业文化的灯箱,整体看起来让人感到舒适、和谐。田华章说,“除了标准化管理所要求的,我们还专门雇佣了杂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定期打扫隧道内的卫生,所以整个隧道内看着整洁、有序。”
标准化是一方面,项目部的一些小发明、小创新也起了大作用。为了使二衬钢筋绑扎的间隙相同,他们创新性地要求施工人员在绑扎时每排增加两根钢筋作为定位筋,并增加垫块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虽然增加了投入,但保证了工程的标准化建设和质量,得到了管理处的认可,也值了。”田华章说。
在管理模式上,项目部改变了传统的工程大包模式,实行项目直接管理工班,由项目内部员工为主建立施工管理组,管理具有稳定技术骨干和相对稳定临时工人组成的施工班组。这种模式对项目管理层来说提高了工作难度,也很辛苦,但对劳务队伍的管理力度和控制力度加强了,使各项技术方案和措施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对施工的各个环节实现了精细管理,减少了质量问题的产生,节约了质量事故引起的返工费用。
“一般情况下,人员撤离后驻地和场站等临建是要拆除的,考虑到桦皮岭山区的高寒气候,房建都是采用砖混结构,而且是按照永久性建筑的标准建设的,竣工后拆除是很大的浪费,不如留给当群众。”田华章说,他们的项目部是利用驻地水泉洼村一所废弃的学校建设起来的,当初就与村里达成了一致,由项目部负责改造,村里在用水、用电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等项目部撤离后,房建无偿交由村里使用,这样既避免了浪费,又节省了资金,最重要的是造福了当地群众,让“温情、和谐”成为项目部与当地群众关系的主基调。(冯磊 郑晓飞 田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