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府对评奖趋于无感 称参与考核难免吃喝接待

12.06.2014  10:51

    基层不敢接“奖牌”,让谁尴尬?

    上级送上门的荣誉,被基层婉拒;挂满社区门面的牌子,让人不堪重负。清理各种评比、达标、表彰项目,为基层减负的呼声,分外强烈。

    东部某地一统战部门的李科长近期颇为烦恼,一块面向乡镇的民族宗教工作先进示范的牌子,却颁发不出去。

    在他看来,这一先进荣誉还是颇具“含金量”的:除了能在乡镇政府大院的门口再添一块亮闪闪的铜牌之外,基层领导还有希望到北京参加全国表彰大会。李科长鼓励当地民族宗教工作做得最好的一个乡镇前来申报、参评。他还向该乡镇的干部承诺:只要他们申报,这块牌子就非他们莫属。

    不料,乡镇对这一先进荣誉却不感兴趣。

    “现在上面开展的评比、表彰事项太多。每参加一项评选,我们都要组织人手准备大量申报材料,然后选好专门的点,接待上面来人的现场考核、验收。其实大家心知肚明,材料的真假没人计较,所谓验收也就是走个形式。但接待起来,免不了又要请吃请喝请住,临走了还要送点土特产。”这位乡镇负责人说,“基层的负担本来就已经够重了。这种劳民伤财的荣誉,我们还是希望能少一点。

    这一来,李科长就很犯难:如果把这奖项给了其它乡镇,显然有失公允;如果谁都不给,让奖项空缺,又显得这地方的民宗工作没有做好。

    广西柳州市鱼峰区一个社区的党工委负责人,也颇为苦恼。

    该社区是当地的示范性社区,办事处门口一共挂了41块牌子。这些铜牌,一部分是荣誉性的,包括“文明社区”“模范职工之家”“四星级党组织”等;另一部分是事务性的,包括“居家养老服务站”“综治维稳工作站”“党风廉政工作示范点”“人防工作站”“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站”等。

    为什么要挂这么多牌子?这位负责人说,上级部门有联系基层的要求,若不挂牌子,如何能体现联系基层?挂起牌子,是看重这些社区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容易把工作开展起来;另外上级领导来这些点看得多,也容易体现出本部门做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