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商部门信息化建设现状研究

21.04.2016  16:33

  一、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国务院《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和国家工商总局各相关规章制度的出台和实施,开启了市场监管体系的全面改革,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以创新监管方式,推进综合执法和大数据监管,实现“宽进严管”成为改革的必须和必然。工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在创新监管方式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提升工商系统协动效能的必然要求

  “十三五”时期国家“互联网+”战略的部署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信息化建设都发生了更为显著和深刻的变化。信息化建设对推进工商事业发展,加快转变市场监管方式,及时掌握市场发展动态,保障执法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处理紧急突发事件,逐级贯彻落实行政指令和建立快速反应能力,消除“层级延迟”,保证政令畅通有重大意义。

  2.维护市场经营秩序的必要条件

      信息化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对市场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惩戒,从而对于消费者合法权益实现更为全面的保障。实现对于合法的经营活动以及市场经营秩序等有效的改善,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是广大消费者以及合法经营商户的共同追求,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良性的执法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拓宽工商系统监督领域的重要基础

  在当前工商工作中,信息化建设承担着与被监管对象和消费者重要的沟通渠道,在及时发现、打击市场主体违法经营行为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诸多违法行为是借助现代化手段实施的,其波及范围也相对较广,建设高效的信息管理网络是工商系统监督领域的重要基础。

  二、基层工商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国家工商总局一直非常重视信息化工商建设,从工商系统“金信工程”到“经济户籍数据库”建立,逐步确立了以“数据”建设为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思路,正逐步建设“国家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经济户籍管理系统的建立取得的主要成就是:①建成了市场主体数据库。基层工商部门依托自上而下的综合业务系统,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市场主体数据库,涵盖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反映市场主体从登记注册、生产经营、注销和吊销过程中形成的信息。②建成了行政执法数据库。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承担着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行政处罚信息数据库,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③建成了综合业务数据库。基层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工作已逐步实现了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以网络经营、商标广告、食品许可和消费维权为主体的工商行政管理数据库已建成,为企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基于各省经济户籍管理系统和省市级内网建设,实现了所有工商业务领域全覆盖,省、市、县、区四级工商机关全覆盖和监管机关、企业主体、消费者各类系统用户全覆盖,以省、市、县工商系统数据互通、信息共享、业务联动、综合监管,为打造“宽进严管”监管体系打下了基石。

  对于基层工商部门来说,在信息化工商建设中承担着数据收集整理、投诉举报处理、信息决策执行和督促企业主体信息公示等具体的任务和责任。企业年报公示制度作为转变企业监管方式,推进工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市场主体相关信息,使实现工商信息社会共享共治成为可能。

  三、信息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结合基层工商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承担的任务和责任,最主要的问题是数据库数据采集录入失真。近年来,随着培训力度的加大和工商队伍高学历高素质人员引进,基层工商部门基础信息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了大幅提高,各项数据质量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逐渐加强,完善纠错补录的及时性和逻辑性日趋提升。但随着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数据质量建设中一些深层的不足和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比如思想重视不足、数据统计标准不统一、低级差错较多、基础信息失真和缺乏追责制度等问题。具体而言,存在的问题可分为以下4种:①数据建设推广中存在问题。需要增加数据采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数据信息资源利用的水平,力争使工商部门涉足的信息资源实现互联网接口管理。②信息数据的质量较低。在数据采集录入中,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信息指标存在偏差,信息采集设备滞后影响信息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和采集效率,部分业务数据统计也缺乏合规性。③缺乏创新意识。部分基层干部职工对数据采集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他们对已形成规模的数据信息的关注不足、敏感性不高,对信息建设缺乏应有的紧迫感。④信息共享度较低。因条件限制,工商部门与税务部门、银行系统、司法系统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各不相同,暂时无法实现与社会网络的广泛链接,导致数据信息的共享度较低,信息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四、造成数据质量问题的原因

  1.缺乏责任意识

  部分基层业务人员对数据采集工作不重视,造成录入的数据不完整或有错误。在业务数据信息化建设初期,工作人员已习惯了书面台账等传统记录方式,抵触业务数据录入工作,导致在录入数据时,有的项目能不录的就不录,能少录的就少录。随着业务数据信息化的发展,企业登记工作已由书面式转为电脑录入式,因此,工作人员应加强对数据录入工作的重视。

  2.考核中存在问题

  基层部门采集的信息数据指标繁多,一般情况下,非人为因素指标分值期望较高,被考核部门和人员疲于应付,怨言较多,降低了这些部门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导致部分员工出现了逆反心理,为了使考核指标达标而采取了非常规动作,导致数据质量难以保证、部分基础信息失真。

  3.操作不规范

  因业务软件升级、更新和信息采集工具更新之后,引起了各类数据和效率问题。业务软件经历了旧版本和新版本,旧版本操作较为简单,但数据录入不够规范,录入的数据存在各种问题,比如必填指标限制不严、数据重复和数据丢失等;新版本的操作系统较为规范,实现了全区直接联网,但因遗留的数据问题较多、新版的要求较高,造成业务数据的问题更加突出;同时受办公经费使用限制,老旧扫描仪等数据采集设备更新滞后,也影响了办公效率。

  4.人员结构问题

  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基层工商部门的人员结构不合理,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提高。笔者所在单位员工的平均年龄在48岁左右,第一学历集中在中专至高中范围,存在老龄化、知识老化的问题。由于软件的操作基础薄弱,导致操作的熟练程度、准确程度较低,出现了较多的错误数据,甚至是一些低级错误。

  五、推进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

  应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自觉树立数据“零差错”的目标,并成立由上而下的数据采集质量督查办公室,确保有专门的机构和岗位负责信息化建设中数据采集业务的监督管理,从而创造有利于推进数据质量管理工作的环境。

  2.健全规章制度

  应制订、建立并完善数据标准、数据采集标准和交换标准,以对采集规范、录入标准等具有操作指导性;建立数据采集、数据汇总、数据应用、数据监测、问题数据发布、问题数据纠错的完整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数据质量责任制度、数据质量监督检查制度、源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和数据质量通报制度。

  3.积极采用信息技术

  在技术层面上,省市局应重视数据库的优化设计,要以数据分析为核心,以数据使用流程为主线,以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逻辑性和可靠性为重点,切实遵循数据建设原则对数据库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从而从技术上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基层工商部门应提高财政支持,及时更新信息采集设备,提高采集质量和效率,为工商信息化建设守好入口。

  4.积极促进信息共享

  在信息化与工商业务的融合中,应积极挖掘数据应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当前“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实施迈出了一大步,实现了工商、质检和税务部门的信息对接,但离完整意义上的信息共享还有差距,应通过跟进法律建设、优化数据库、统一数据接口、完善信息安全和公开规范制度,逐步稳妥实现数据共享。要加大数据的分析、利用,创新监管方式,从而提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效能和公共服务能力。

  加强基层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工商信息化水平、产生信息化效益的重要部分。基层信息化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因此,各级工商机关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长期任务,针对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切实勇担责任、攻坚克难,确保信息化建设取得实绩、实效。□河北省新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默子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