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信:基层反腐既要“拍苍蝇”又要“治溃败”

01.07.2014  13:15

    中央组织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近日印发《关于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整改落实的重要任务。通知要求开展整治村、社区等基层干部违法违纪行为专项行动,特别要集中力量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涉黑涉恶案件。(北京日报 6月29日)

    基层干部违法违纪,运动式打击在治标同时也利于治本,因为基层腐败通常表现为“”和“”相连,黑恶势力与基层干部勾结在一起。有论者认为,在“打老虎”的同时,也需要“拍苍蝇”,此举可以为民众带来安全感,并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水平。

    基层“”和“”关系更紧密,尤其是家庭宗族型黑恶势力,用血缘将家族成员笼络起来,仗着人多势众成为地方豪强。他们能用选票将自己人选为村主任,也能挟持民意与官方进行谈判。如果家族中有人做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论文《中县干部》的调查显示,中县的政治是由160多个大大小小的政治家族治理的,这种情况并不鲜见。

    有学者认为,这是我国基层社会溃败的写照,尤其是乡镇、村社一级,“”和“”说一不二。因为,以前的基层社会治理,是按照熟人社会运作,有官员,有乡绅,有政府,有宗族,个人和政府都有缓冲地带。后来,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乡绅阶层等原有的治理体系消失了,而政府权力也对基层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力有未逮,于是基层从民众到治理全部空心化了,所以“”和“”有了可乘之机。

    或者说,“”和“”之所以成为基层社会溃败的表现,就是因为治理能力不足为其留下生存空间。所以,打击“”和“”,不让“苍蝇们”在民众耳边嗡嗡乱叫,在打击勾结在一起的黑恶势力和基层干部时,还得铲除他们生存的土壤,以免打击过后再次还魂。

    如今,有很多论者从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中寻找经验,认为当下要重建乡绅阶层,靠他们平衡民众和政府的关系。这种治理路径可以一试。但我认为,基层溃败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民众一直保持原子化状态,所以对宗族和官方缺乏制约能力,也没能力进行正常的利益博弈。因为民众手里选票的力量,被“”和“”关在笼子里了。其实,可以讲村民自治的范围扩大到乡镇直选,这样民众可以通过选乡长镇长,制约惹不起躲不掉的宗族势力,并公平地进行多方利益博弈。

    说到底,基层反腐要“拍苍蝇”,同时也得清理溃败的基层社会,进行多层面的乡村建设,因为苍蝇不盯无缝之蛋。依照经验来看,自治的基层社会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而选票效力如果从村社扩展到乡镇,会加速自治意识的形成,社会溃败可能会随之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