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之光】“当代愚公”精神薪火相传
遵化市沙石峪村党支部
“当代愚公”精神薪火相传
立夏节气到来后,春季葡萄管理也到了关键时期。遵化市沙石峪村农民不误农时,积极做好葡萄浇水、剪枝等农事活动,为金秋丰收打下基础。 (资料片)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王双利 记者汤润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沙石峪村因创造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人间奇迹,被誉为“中国北方农业的一面旗帜”。如今,这个位于遵化市区东南20公里处的小村庄,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秉承先辈艰苦创业的“当代愚公”精神,又一次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描绘着幸福生活的新画卷。
6月25日,沙石峪村村委会会议室,镇包村干部以及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代表济济一堂,村党支部书记周国军正逐一回答村民问诺员的提问。这是沙石峪村践行以村民季度询问、乡镇每月督问、乡村公开晒绩为主的“两问一晒”工作机制的一幕。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产业发展……村里的重大决策都由党员、村民代表乃至全体村民讨论,怎么干、干成啥样都得向村民答复,好不好,大伙儿说了算。
干部真服务,群众才会真信服。2014年,该村的厕所改造工程遇到了难题,面对群众的犹疑,村党支部委员李凤武自家先改厕给村民作示范,打开了工作局面。这时,两个施工队因沙石峪村地下石头多、活不好干,也想撂挑子。周国军赶紧和施工队长沟通,好话说尽,终于说服对方。几经波折,该村多方筹措资金40多万元完成“厕所革命”。
“遇到实惠党员让,群众有难党员帮,急难险重党员上。”这已成为沙石峪村党员的真实写照。在村“两委”班子的带动下,近10年来,该村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出义务工6万多个,建起了纪念馆,完成了村庄绿化,修建了生态广场,竖起了太阳能路灯,绘制了“愚公精神”文化墙,架起了葡萄文化长廊……
依托红色基因,谱写绿色篇章。沙石峪村有几十年的葡萄种植基础,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但上山的道路坑洼,不仅葡萄卖不出好价钱,游客也大多望而却步。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一条长2400米、宽6米的旅游路通车了。为打响沙石峪葡萄品牌,该村每年都邀请专家入村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培训,引导村民生产无公害产品;注册商标,统一用“沙石峪葡萄”品牌包装销售;连续两年举办沙石峪葡萄采摘文化节……去年,该村葡萄种植面积1200余亩,年产量180多万公斤,80%以上都被蜂拥而至的游客采走,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3000元。
在沙石峪村“沙石峪纪念馆”近2000平方米的展区里,陈列着当年周恩来总理带领外国友人参观沙石峪的珍贵照片、村子历年获得的各种荣誉牌匾。全国文明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河北名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一项项荣誉,记载着沙石峪人几十年的奋斗历程。
在做好自身发展的同时,沙石峪村还在促进土地流转、调整农业结构、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帮带魏家井、大老峪、小老峪等周边村。“眼下,大老峪、小老峪两村联建的千亩核桃基地已基本完成,魏家井和小老峪两村的村级活动场所建成投用,魏家井村的新民居全部入住。”周国军说。
责任编辑:田士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