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培育更多排头兵 跑出创新加速度
去年11月,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师齐名(右三)正在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对设备控制板工作原理进行技术分析。(资料片) 记者史晟全 赵海江摄
“鼓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系列措施,引起了我省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的关注。他们表示,这些措施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河北指明了路径。
当前,河北面临着科技创新能力弱,高科技企业、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效支撑的难题。破解这些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激活第一动力。代表委员们认为,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融通创新,挖掘人才“富矿”,让创新主体活力迸发,培育更多创新“排头兵”,跑出河北创新“加速度”。
做强创新主体,企业要注重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找到切实可行的创新之路
只有炼钢好,才能钢材好。
“努力实现钢材精炼工序在线钢水成分数据分析,保证了钢水成分波动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这一创新,提高了高端产品钢水的冶炼质量,实现了精炼钢水的优质低耗。”3月14日,全国人大代表、河钢集团邯钢三炼钢厂精炼车间副主任周文涛告诉记者,这两年,集团鼓励全部科技研发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解决生产难题,他与同事们一起攻关,提高了下游的汽车钢、家电板等产品的质量。
河钢让技术人员下沉到生产和市场一线,扎根车间解决技术难题,极大调动了科研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河钢的经验值得借鉴。”代表委员们认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人才是创新的关键。如何把科研人才用好用活,需要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结合实际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创新之路。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为企业用好用活人才指明了路径。
十几年时间,把一家年销售收入100多万元的县城小厂变成年销售收入30亿元的大型企业,建成国内最大植物提取物生产基地,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庆国讲起他的心得: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企业的今天。
“创新要先投入、再产出,不投入肯定就没产出,但投了也不一定有产出。这对企业家来讲,还是很折磨人的!”卢庆国代表说,从这个角度上讲,企业搞创新要沉得下心来,耐得住寂寞。
“企业要舍得投入,创造好环境、给出好待遇、提供好服务,让技术人才踏踏实实干在一线,心无旁骛搞研发。”36年来坚守一线搞发明创新的全国人大代表、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机电车间船舶钳工马加友说。
“要鼓励企业从‘要我创新’变为‘我要创新’,增加研发投入,激励科技人才。同时,企业家要把科技创新放在战略发展高度,谋划好发展方向,注重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找到符合企业实际、切实可行的创新发展之路。”代表委员们认为。
构建创新生态体系,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成长的良好环境
“大厂微软游戏创新中心成立以来,孵化成功率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行业5%的平均水平。”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网元圣唐娱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宪明说,至今已有100多家以游戏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企业入驻创新中心,去年实现了455万元税收,聚集了大批文化创意人才,经济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谈到创新中心高孵化率的秘诀,孟宪明委员总结为:创新中心与大厂回族自治县携手合作,共同营造了适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创新生态体系。他解释说,在创新中心,每家入驻孵化企业都能享受40万元的免费云存储、正版开发软件等服务。同时,政府部门的服务效率较高,基本一周内就能解决企业注册等问题。
“一个科技型企业的孵化,一个高技术产业的培育,光靠给钱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它们最需要的是‘助力成功的精准服务’。”孟宪明委员认为,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要扎堆聚集,这就需要政府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如何打造良好生态环境?代表委员们认为,培育一个新产业,政府作为管理服务者,要懂这个产业的需求,懂企业的关注,懂人才的期盼。
“科技企业和新兴产业的培育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需要政府有战略定力、保持耐心,保持政策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培育浓厚的创新氛围。”孟宪明委员说。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万家……这是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全省新增市场主体目标。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认为,实现这一目标,全省要深入扎实开展“双创双服”活动,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出台一批鼓励和保障政策,为培育更多创新“排头兵”提供全方位保障。
搭好创新平台,强化创新研发应用平台支撑作用,让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融通创新
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衡水市副市长、市科协主席崔海霞给记者讲了一件事:衡水学院的啤酒研究室创新研发了黑啤生产方法,但苦于没有转化渠道,一直未能实现产业化。后来市里帮助研究室联系对接,终于与河北澳鑫麦道啤酒制造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在枣强县建设原浆鲜啤生产项目,预计今年八月份就能投产。
平台就是舞台,平台有多大,创新就有多强。崔海霞代表介绍,通过长期工作和调研发现,一方面很多中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差,即使有创新意愿,也难以对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不少研发成果,又找不到应用转化的企业落地。
“破解这一难题,关键是政府要搭好对接平台,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的融通创新。”崔海霞代表认为,衡水要努力依托重大科技平台引企业、引人才,留企业、留人才,育企业、育人才。
近年来,衡水市着力推动与北京高校和科研院所产学研用合作对接,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衡水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衡水工作站、中国地质大学衡水高校工作站等一批对接平台完成搭建,为融通创新创造了条件。
衡水市的实践,是全省的缩影。2017年,河北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达到131个,新增院士工作站54个。今年,河北将实施创新机构倍增计划,力争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75家。
为实现这一目标,卢庆国代表建议,加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创建专家服务基地、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实验室、研究院及技术中心等,同时配套制定高级人才在平台工作的激励措施,更好对接科技项目研发和转化。
一些代表委员还建议,一要围绕当地产业优势布局谋划,针对特色产业精准选择、精准支持创新平台建设,把有限的钱花到刀刃上。二要坚持高标准、高规格、高定位,做好规划、引领、服务、运营四篇文章,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实现全要素保障,把创新平台做优做强做特。(记者庞超)
责任编辑: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