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卫:像抓工业化城镇化那样推进旅游强省建设
当前,发展旅游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战略。江西作为旅游资源大省,探索旅游综合改革创新,像抓工业化城镇化那样抓旅游,着力建设旅游强省,使旅游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展现新作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旅游产业最有条件率先实现崛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顺应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可以实现物质的丰富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我们把旅游作为江西现代服务业中最有条件率先崛起的产业,把发展旅游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使建设旅游强省成为“中国梦”江西篇章的重要力量。
旅游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朝阳产业。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放缓、结构调整、驱动升级的新常态,工业主导型转向服务业主导型、投资主导型转向消费主导型、传统主导型转向创新主导型,以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换取经济结构转型时间和空间,旅游业将优先承接经济新常态带来的发展新机遇。旅游业集传统与现代、生产性与生活性、劳动密集型与资金、知识密集型等特征于一体,涉及行、游、食、住、购、娱六大消费领域,旅游需求成为我国消费需求增长最大亮点之一,带动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最大产业和吸纳就业的主体产业。同时,旅游业呈现出大众化、散客化、智慧化、生活化、个性化的新特征,迈入了由观光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的新时代,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旅游转型升级,充分释放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可以有效赢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主动权。
旅游是发挥生态优势的低碳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是生态之美,是最宝贵的旅游资源;金山银山是经济之富,是旅游的发展之要,旅游是生态美与经济富的最佳结合。江西处于长江中游地带,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景德镇、婺源等世界遗产地和国家5A级风景区享誉世界;江西被誉为全国最“绿”的省份之一,五大水系全部汇入鄱阳湖,是全国少数几个自成生态系统的省域,是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的共同腹地,也是连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点。江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不仅惠及一省一地,也是构建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的屏障,将率先为“美丽中国”绘制生态文明建设篇章。2014年国家六部委正式批复《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江西要担当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必须摆脱传统路径依赖,找准生态这一最大的后发优势,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发展理念贯穿到全部工作之中,集聚江西绿色发展的新优势,开拓江西省绿色崛起新境界。通过旅游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优势资源、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旅游是促进区域开放的先导产业。旅游经济是典型的开放型经济。一个地方的开放,往往先从旅游业开始;一个地方的繁荣,离不开旅游业有力支撑。一个地方开放度越高,旅游也就越发达,旅游业发展程度已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开放的重要衡量。旅游推动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同发展。江西这片红土地在革命战争年代诞生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红色旅游成为传播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的重要载体,也促进了老区的开放和发展。好的旅游环境,也是好的开放环境,展现的是一个地方的硬实力。人是最美的风景,游客一言一行表面是个人素养,实质反映了社会整体文明程度。要让游客在江西游得开心、游得放心、游得舒心,就要把依法治旅作为社会文明提升的重要抓手、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有效途径,营造多元开放、包容祥和的旅游环境,使“江西风景独好”的品牌内涵,既是自热景观的美丽,也是社会文明的和谐,使人文风景和自然景观一起成为江西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旅游是建设全面小康的幸福产业。旅游既是一个经济产业,也是一项社会事业,不仅具有经济属性,同时具有社会属性,具有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功能,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物质文明动力和精神文明推手。一方面,旅游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低、范围广、层次多,吸纳就业能力强,人民群众从旅游发展中得到实惠、实现就业、增加收入,旅游是典型的富民产业。另一方面,旅游创造快乐,是一项培育幸福的事业。“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旅游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对人民群众身心发展都有积极作用。随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生活需求日益多样化,旅游已成为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同时,民生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保障旅游就是保障民生,发展旅游也就是发展民生。着力完善城乡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旅游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将为全面小康注入更多品质内涵和幸福元素。
二、像抓工业化城镇化那样抓好旅游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旅游开放程度高,能敏锐感知市场微妙变化。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涉及面广、关联度大。改革是旅游的动力,创新是旅游的活力,只有不断推动旅游业改革创新才能更好顺应市场需求。我们立足于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提出“像抓工业化城镇化那样抓旅游”,既要把旅游视为工业化城镇化同等重要的地位,也要借鉴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思维和方法发展旅游业,跳出旅游抓旅游,跳出行业抓行业,形成一套契合江西发展实际的旅游创新机制。
把政府主导职责贯穿于旅游发展全过程。旅游经济是区域经济,统筹旅游发展少不了顶层设计,但旅游创新关键在于地方创新。地方政府更为灵活的组织、协调能力,更加契合旅游业的综合性强、关联度大、融合度高的特点。以地方政府先行先试为主导的旅游综合改革,从一开始就已经超出了单一的旅游部门职能定位。面对旅游综合改革任务和目标的纵深性、复杂性、关联性、跨界性和不确定性,必须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筹领导体制下推进,才有可能实现改革的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把旅游作为经济重要增长点,用5年左右时间把江西建成旅游强省,使旅游率先绿色崛起撬动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并出台《关于推进旅游强省建设的意见》,完成全省旅游的顶层设计。我们在实施意见中,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是旅游强省建设的责任主体,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省直涉旅部门是重要责任单位,在落实旅游强省建设92项分解工作中,三分之二的任务由各设区市和省直涉旅部门牵头负责,切实把实现建设旅游强省顶层设计的责任扛在各级党委、政府的肩上。这使江西旅游由原先行业主抓上升到各级党委、政府统领发展,有利于形成全省上下联动、业内热情高涨、社会聚焦关注的大旅游发展合力。
把统筹协调职能贯穿于旅游发展全过程。旅游发展至今,越来越具有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多重属性和多种功能,但是旅游管理部门的职能从机构设立开始就滞后于旅游发展需求,造成政府实施旅游管理和服务的缺位。在政府主导下的旅游产业,各级旅游管理机构的职能不是被虚化,而是要强化旅游管理部门统筹协调、产业引导、公共服务等综合职能,这既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管理职能的本质回归。因此,我们从转变职能作为突破口,把省市和重点旅游县三级旅游局更名为旅游发展委员会,同时在省委省政府的主导下,建立了省旅发委兼职委员制度、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申办制度、旅游强省建设督查机制、旅游重点项目调度机制、游客满意度调查机制、绩效考核评比机制等一整套旅游产业运行机制。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作为这套机制的一线执行者,通过对全省进行项目化调度、常态化督查、有侧重巡查和绩效考评,在全省看变化、找问题,以专业性和权威性统筹协调旅游发展,其角色既是全省旅游发展的“督导员”,也是省委省政府的“传令员”,使“平台”成“擂台”,“触动”变“搅动”,极大地调动了全省各地各部门发展旅游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把市场主体理念贯穿于旅游发展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们把政府主导职责和统筹协调职能贯穿于旅游发展全过程,绝不是政府大包大揽,更不是直接干预市场经营活动,而是要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发挥作用,最大限度给旅游业“松绑”,更加突出市场的主体地位,让市场释放更大活力。改革创新需要自上而下的组织发动,也需要自下而上的自发参与。政府主导是自上而下的推动力,市场主体是自下而上的内生动力,统筹协调在于强化政府主导作用,调和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开门办旅游,推动旅游市场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对省内旅游资产进行改组、改制、兼并、重组等形式的整合,组建江西旅游集团。同时要求我们突破旅游发展着力于景区建设的传统方式,而要从营造旅游目的地和宜游生活环境入手,把旅游和工业、农业、物流上升为全省四大产业集群板块,在全省规划建设35个旅游重点产业集群,用集群的思维和方式发展旅游业,大力拓展旅游产业链条,形成一二三产支持旅游发展,旅游发展带动一二三产发展的生动局面;强化旅游全域理念,在全省打造昌九抚旅游一体化示范区、赣东北“全国旅游高地”、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全国旅游扶贫示范区”、赣西全省旅游新增长极。目的在于既注重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纵向”整合,更注重产业与产业之间的跨界“横向”融合,从产业的内外融合、纵横联系中催生新的增长模式。
《关于推进旅游强省建设的意见》实施一年来,旅游业作为江西“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最大亮点”的特征更加明显,作为绿色崛起“第一窗口、第一名片、第一品牌”的地位更加突出。下一步,我们将更加努力从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旅游改革创新的战略部署中获得力量源泉,将中央精神内化于发展理念和思维、外化于创新方法和方式,努力探索适合欠发达地区以旅游发展撬动绿色崛起的新路子。(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