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涝频繁出现 海绵城市建设不断升温

07.07.2017  09:41

        自6月以来,全国多个城市经受暴雨洗礼,城市排水系统也在经受严峻的考验。由于海绵城市建设仍未大范围推广开来,内涝情势依然不容乐观。但是与此同时,这也进一步表明,海绵城市建设会持续逐步向低冲击城市开发转型升级,不断升温。

  今年6月以来,全国多个城市受到暴雨袭击,城市内涝频繁出现。据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7月2日初步统计,湖南14个市州127县市区1334个乡镇403.07万人受灾,紧急转移人口63.38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27.09千公顷,倒塌房屋10764间,直接经济损失103.36亿元。

  为有效应对城市内涝的高发态势,逐步削减城市雨洪风险,海绵城市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成为了城市重点推广项目之一,建设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0月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我国海绵城市进入16年后,行业也进入了政策密集发布期。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截至2016年12月22日,依据财政部PPP项目库,明确标注的海绵城市PPP项目已达57个,总投资额合计1151.60亿元。其中识别阶段项目34个,总投资额合计614.89亿元;准备阶段项目6个,总投资额合计218.10亿元;采购阶段项目12个,总投资额合计206.43亿元;执行阶段项目5个,总投资额合计112.18亿元。

  从示范项目来看,包含9个财政部示范项目和4个省级示范项目,投资额合计分别为267.43亿元和35.10亿元。运作模式上,这些入库项目大部分都采用BOT模式,同时项目合作期限较长,大部分在15年以上,有的项目期限达到了30年。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国务院在《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将在61000平方公里左右,要完成20%的政策目标,需要改造12200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市场规模可达1.8-2.2万亿。

  当前,我国海绵城市企业处于培育的起步期,企业规模、产业水平、服务能力、创新水准和辐射能力,均较为薄弱,将海绵城市市场培育工作纳入到编制“十三五”行业发展规划的战略层面,是持续做好顶层设计、持续坚定市场信心的关键性渠道,逐步向低冲击的城市开发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