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换积分”有助推广垃圾分类

15.12.2015  16:47

  报纸、饮料瓶,打包后贴上二维码标签,投进再生资源回收柜里,就能获得积分,积分不但可以兑换购物卡、手机充值卡,积攒到一定分数干脆就能直接拿到现金。记者昨天获悉,北京环卫集团将推行“垃圾智能分类模式”,厨余垃圾、可回收物统一纳入互联网积分反馈平台。明年,全市将有350个小区试点这种垃圾分类模式,覆盖人口有望超过100万。(12月14日《京华时报》)

  目前各地都在试点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但从推行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呈现出口号喊得震天响,推进效果却堪忧的状况。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垃圾分类难度较大,普通市民缺乏分类常识,导致积极性不够,对垃圾分类的热情不足,往往只是口头上支持,但落实到自己身上,就觉得太过麻烦,不愿意配合。

  在政府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情况下,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也就步履蹒跚,迟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北京环卫集团推出的“垃圾智能分类模式”,弥补了以往的缺陷,市民按照要求将垃圾分类放入指定回收箱,即可累积积分并存入个人账户,并统一纳入互联网积分反馈平台,账户积分能在线兑换生活用品、电话卡、购物卡及现金等。

  如此一来,垃圾分类就不再是麻烦事,垃圾也变成有价值的东西,市民出于利益考虑,不会再随意丢弃垃圾,而是根据分类要求,将各种可回收的挑出来,分类放到垃圾桶,让各种垃圾都能合规回收。

  有一个被公众广泛接受的观念,“世界上并没有垃圾,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在城市生活垃圾里面有很多宝贝,诸如废塑料袋、废玻璃、废纸等,都可以回收再利用。甚至连最令人头疼的厨余垃圾,如果能够做精细化分类处理,也可以变废为宝,成为燃料、建筑材料、肥料等资源。

  “垃圾换积分、礼品”的做法,乃是鼓励市民积极配合垃圾分类,也是对市民主动分类垃圾的激励措施,符合垃圾分类推进工作的原则。事实上,这种模式在其他国家也有先例,部分国家的垃圾分类可以换购物袋、优惠券等,以形成激励机制。我国上海、杭州等地也已实施“垃圾换积分、礼品”,分类回收效果比之前好了很多,凸显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改变市民的观念,不能寄希望于短期。而且,垃圾分类不仅要采取激励措施,更要完善惩罚机制,对违反垃圾分类、不按照要求回收垃圾的家庭和个人,管理部门要敢于开罚单,避免惩罚规定沦为空谈。如此,在“胡萝卜加大棒”奖惩并施的情况下,市民必然会趋利避害,主动学习垃圾分类知识,配合垃圾分类政策,不敢再随意丢弃生活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