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垃圾处理绿色体系 中国城市各显特色

01.11.2017  09:43

        我国生活垃圾规模庞大,资源利用率低,亟需构建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体系,完善各个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目前我国各个城市正在加紧垃圾分类的推广、宣传以及垃圾处理设施的完善,打造出与城市契合的垃圾处理体系。

  我国人口规模庞大,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堪称巨量,从而远远超出现有垃圾处理能力,导致城市和农村生活垃圾处于超前污染状态,因此,如何高效地处理生活垃圾就显得极为重要。作为推进生态文明经济建设中关乎人居生活的重要一环,垃圾分类和处理一直是一个让人“头痛”却又非常关键的领域。垃圾分类的有效执行不仅可以提高人居环境整体素质,减少环境污染因素,在海量“垃圾”中更蕴藏着大量可回收或者被利用的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首都北京:垃圾分类也智能

  北京环卫集团推出“垃圾分类智能模式”,打造了一个互联网积分反馈平台。居民可单独将厨余垃圾分离出投入智慧厨余桶,并通过刷卡即可积攒和兑换积分,积分可兑换各类礼品。同时,市民还可通过微信申请进行大件物品回收,会有专职回收员上门进行回收。

  魔都上海:绿色账户很公益

  上海发起了一个专项公益服务——“上海绿色帐户行动”,在全市各类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居民小区等单位及场所,组织专项志愿服务队宣传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知识和废弃物集中收集。市民可参与活动,并获取“绿色积分”,该积分可丢换公园门票和生活小礼品等资源。

  羊城广州:专项执法很严格

  在2015年,广州市就已出台了《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规定对不按照要求分类投放垃圾的个人和单位处以罚款,如广州的机团单位在2016年若不进行垃圾分类,将面临最高5万元的处罚。而在2017年,广州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陆续落成后,这一规定将得到更加严格的执行。

  鹏城深圳:“垃圾不落地”

  解决深圳“垃圾围城”的危机是深圳市在“十三五”期间的重要工作。深圳市规划,在2018年全市垃圾焚烧处理能力需达到1.8万吨/日,2020年稳定在这一数量内。目前,深圳在持续开展“垃圾不落地”互动,逐步实施“撤桶计划”,以达到垃圾分类和减量,以及探索环卫工作制度的完善。

  一线城市的垃圾分类发展起了一个好头,而在国家政策的号召和人民环保意识的提高促进下,全国各地的垃圾分类工作也渐渐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之路。

  其他城市如天津召开的“垃圾不落地,天津更美丽”爱心公益环保行动,号召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杭州通过互联网+打造“垃圾快递员”APP,居民可预约垃圾分类回收,市民通过预约“垃圾快递员”收废品,还可获得“清豆”积分用于兑换生态礼品作为激励。

  除了城市,许多农村也开展了独具特色的垃圾分类制度。宁波的农村开展的“二分法”,向每一个户统一配备绿色和蓝色两个垃圾桶进行简易分类,并有专人回收;浙江衢州有“垃圾兑换超市”,鼓励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并引入积分制,鼓励村民共同参与村庄保洁;四川罗江则探索出全域解决农村垃圾治理难题的“罗江模式”,在农村中按“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进行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

  随着“十三五”进程的加快,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市场需求也随之增长。作为国内具有全产业视野的环保企业,东方园林不仅在水环境治理、土壤修复、海绵城市等热门领域建树颇多,在关乎民生的垃圾处理以及废物资源化利用领域同样具备业务优势。

  随着“十三五”生态环保建设进程的加速,在2017年,垃圾处理领域将迎来飞快的发展机会,环境保护也将因此得到一定的提升美国。而作为垃圾的“生产者”,我们能做的除了保持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外,也可以通过多多参与环保公益活动进行宣传。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垃圾分类关乎民生,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请一起参与进垃圾分类的环保队伍中来,共同让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园更美好。

  河北武安:“户回收—村收集—镇转运—城处理”模式

  今年7月6日,武安市正式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收运处置项目,将前期运作成熟的垃圾处理技术拓展至全市22个乡镇下辖的502个行政村,并且打通了农村垃圾从回收到处理的全链条。 这一被概括为“农户分类-乡村收集-统一转运-集中处理-循环利用”的农村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理新模式,不仅确保了武安乡村垃圾的全区域回收,而且实现了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

  武安这座华北平原上的工业重镇,凭借新的农村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为中国广大农村的环境治理提供了一个范例。

  1“里子和面子都要干净”

  武安是邯郸市下辖的县级市,随着县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屡创新高。但和很多地区农村一样,武安的乡村一方面农村建设日新月异,村里的土屋都变成了洋楼;另一方面,垃圾到处扔、污水遍地流的现象日益严重。统计数据显示,武安市2015年的城乡垃圾总量是36万吨,其中农村生活垃圾量占65.7%,且增长很快。

  武安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农工委书记李树明说,“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让农村的建筑旧貌换新颜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农村环境治理由外及内的彻底改变,“不能只是楼房建的光鲜亮丽,环境却一团糟。要表里如一,里子和面子都要干净。”

  2 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2013年起,武安就开始着手农村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收运处置,聘请清华大学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等专业机构,编制了《农村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收运处置规划》。此后,由市里有关部门牵头引领,依托清华大学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提供的技术支撑,武安本土企业新峰水泥积极参与其中,建设了日处理能力900吨的垃圾处理车间,将清华大学高精尖的处理技术就地转化。

  2016年,该技术落地实施。在处理车间,所有垃圾都由传送带进行两轮分拣、粉碎、压缩,体积较小的垃圾筛下物,经过粉碎后可直接作为制作水泥的原料;体积较大的垃圾筛上物,再经过多次粉碎处理,最后压缩成块,变成了制作水泥的燃料。这些经过预处理的垃圾筛下物和筛上物,被转运到临近的新峰水泥厂,放入水泥厂的旋转窑中焚烧,窑内高达1450摄氏度的高温对垃圾中的有机有害物质进行焚毁,使绝大部分重金属元素固化在水泥熟料中,易挥发重金属化合物在窑内循环条件下可以达到饱和,从而抑制了这些重金属继续挥发。

  3 从村民到车间的全链条模式

  据介绍,项目运作前期,武安市改变了以往政府在城市垃圾处理中“大包干”的传统做法,而是与企业合作,采用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项目运作模式,由新峰水泥负责农村垃圾的收集和处理,政府进行服务购买。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双方最终找到了一条从村民到车间的全链条垃圾转运处理新模式。这一模式整个流程概括起来就是:户回收—村收集—镇转运—城处理。在这种模式下,村民将各自家中的垃圾先集中到村里的垃圾池中;村里的清洁公司将垃圾池中的垃圾,运到村里的垃圾收集站;新峰水泥的专业公司负责将各村垃圾收集站中的垃圾运送到乡镇垃圾转运站,再由各个乡镇垃圾转运站统一运至城区的处理车间。

  村里的清洁公司由乡镇政府自行选择,同样采用PPP模式,此后所有处理环节均交由新峰水泥负责。

  “虽然才实施两个多月,但效果已经非常显著,这种既环保又可持续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已成为解决武安市农村环境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李树明说。

  甘肃兰州:“全流程处置”模式

  据了解,目前兰州市近郊四区年产生活垃圾105万吨左右,同时城区垃圾还以每年5%至8%的速度递增。因此,在面对垃圾困扰的同时,兰州及时从源头的治理,狠抓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通过垃圾发电等新产业,让沉睡的垃圾产业变成朝阳产业,开启“全流程”处置模式,深度挖掘垃圾中潜在的财富,有效净化了人居环境。

  1 从摸索“垃圾不落地”到推行定点收运

  “在目前现有的条件下,我们能做到的是让垃圾不落地。”兰州市城关区环卫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主要是通过宣传,让广大市民、商户不乱丢乱扔垃圾、从门店向外扫垃圾、从车辆向外抛垃圾,而将垃圾规范投放到垃圾收集容器,自觉维护城市环境卫生整洁。

  据了解,兰州市在主城区、县区所在地全面推行“巡回收运”“直接收运”两种模式,投放122辆小型垃圾车,收运沿街商户和果皮箱;投入224辆垃圾压缩车深入居民小区、院落收运;投入69辆压缩车在131条收集线路定时收集,所有生活垃圾全部运往中铺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将垃圾收集到发电厂不仅减少了填埋造成的二次污染,还提高垃圾的再利用,全力提高垃圾收运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2 “变废为电”让垃圾有了市场

  兰州丰泉生活垃圾发电项目,项目建成后可以日处理垃圾3000吨,可以承担主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现在项目完成一期建设,日处理垃圾达到了2600吨,每年可以处理生活垃圾大约73万吨。“我们除了自用电以外,平均每年可向电网供电1.74亿千瓦时,可替代节能5.75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约249.1吨,减排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约2万吨。2016年9月30日和国家电网并网运行,公司投资主体从垃圾处理费和垃圾焚烧余热发电上网售电等方面获得收益,现在总体情况较好。”兰州丰泉环保电力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表示,现在垃圾焚烧已经被全球公认为是最好的垃圾处理方式,当前垃圾发电市场无疑成为了一块新的巨大的投资蛋糕,像英国命令禁止垃圾填埋,倡导和鼓励垃圾焚烧。据不完全统计,很多城市的垃圾90%填埋,只有7%的焚烧,其余的是堆肥等处理方法,很多城市垃圾处理没有跟上垃圾的增速,由此看来,垃圾处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存在着潜在的财富,但是处理垃圾不能造成垃圾的再次污染,这是很关键的。

  3 兰州需要引进更新的技术和更好的理念

  困扰垃圾处理之一的源头问题就是垃圾分类。王海红表示,在垃圾分类上可以借鉴台湾的一种模式,由志愿者在每个小区定点的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同时制作不同类型的垃圾箱,现场指导群众实施分类,久而久之会养成群众日常的垃圾处理习惯。同时,在当前还有一个垃圾处理办法就是热解气化的办法,主体装置分为气化区和燃烧区两个独立单元,其中,气化区分为干燥层、热解气化层、燃烧层、燃尽层,在此区域实现垃圾中有机物的充分分解和碳化;燃烧区实现可燃气体的充分燃烧和无害化处理。设备在运行状态下温度控制在600℃到800℃时,使垃圾中的可分解物质分解成为可燃气体,然后引入到燃烧室,再提供充足的空气,使温度达到850℃至1000℃时,可燃气体在高温下充分燃烧,使有毒有害物质完全分解,从而达到对垃圾无害化、无臭味处理。

  甘肃经纬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唐文艳则表示,在农村可以采用“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镇处理”的模式,城市在垃圾处理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垃圾处理的方法,合理考虑垃圾运输的区间和费用,垃圾处理的一个原则是就近处理,在适当的地方可以建设垃圾发电厂和热解气化厂,同时配套无害化填埋场,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环境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新的垃圾污染。

  陕西柞水:“企业化管理运作”模式

  进入陕西省柞水县乾佑河沿岸的村镇区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干净的道路,整洁的院落,清澈的河流,县城街面、镇村道路、农户院落、河道两岸均看不到垃圾,标志着柞水县生活垃圾处理实行企业化管理运作模式走向新时代。

  1 农村生活垃圾成为横在生态发展面前的“老大难”

  改革开放后,柞水县乾佑河流域内开发了被誉为“西北一绝”的柞水溶洞地质公园和国家森林公园牛背梁、九天山等旅游景区,与游客剧增伴随而来的是大量生活垃圾的产生。

  为更好处理这些垃圾,柞水县年投资逾30万元,购买垃圾箱和垃圾桶,摆放在公路边和人口密集区域,并修建简易垃圾填埋设施,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由于在垃圾填埋过程中没有专业化防渗,更没有污水净化处理系统,等于把零星垃圾集中起来污染。此外,村(居)民居住分散,垃圾处理设施放置点少,居民倒垃圾不方便,垃圾分类也不顺手。“因此,山区村镇环境卫生很难管理,生活垃圾处理投入大、常反弹。”柞水县环保局副局长黄鹏说。

  2 企业化经营成就垃圾处理“柞水模式”

  为解决这个难题,柞水县环保部门2014年8月组织专家调查摸底,制定方案,先行在乾佑河流域的4个镇试点,把区域内的垃圾从源头分类,把减量、运输任务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专业化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公司。

  柞水县采用政府监督、公司承保的方式进行试点,公司按照方案与营盘镇区域内的盘古山庄、牛背梁景区、秦楚古道景区,溶洞景区、下梁镇、石瓮镇等签订生活垃圾处理承包合同,负责区域内环境卫生保洁和垃圾处理任务。

  这种企业参与政府服务工程、实现区域共享的新举措,率先在全县走出了整体规划、分段实施、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适当集中、区域共享的环境卫生长效治理机制新路子。

  柞水县实行户定点、桶分拣、站转运、公司处理的方式,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的收集、分类、清运和处理。从源头减量入手,鼓励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将可利用废品送到回收站出售,或等回收员上门回收,变废为宝。

  在这种垃圾处理新模式下,村(居)民形成了分类产生价值、垃圾可以变成现金的共识,彻底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全面提升了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浙江衢州:“垃圾再生馆”模式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产生量也在不断加大,露天堆放垃圾,对空气、土壤、水环境会造成一定的污染。将垃圾进行合理处理,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我们最大的责任担当。我们必须要坚定不移地打响剿灭‘脏乱差’的攻坚战,推进创新转型,创造幸福生活,为老百姓营造干净整洁、和谐有序的良好发展环境。”柯城区区委书记徐利水说:“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生态富民,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去年开始,一场声势浩大的“清理垃圾战”在衢州柯城区全面打响:打通生物技术、互联网技术、资源回收三大链条,打造垃圾再生馆模式,实现垃圾分类“高标准、全覆盖、可持续”的目标……

  1“以废换新”助力环卫整治

  在垃圾再生馆里,老李用100个一次性杯子、15个农药袋、6杯烟头分别兑换了一袋黄酒、一袋洗衣粉和一包抽纸。他接过物品说道:“没想到垃圾还能换盐、换肥皂,垃圾再生馆真好,不仅环境好了,也给我们带来实惠。”老李说,他拎来兑换的垃圾都是捡的。现在,村里的垃圾越来越少,苍蝇、蚊虫也没了,整洁舒适的环境让村民们思想跟着进步,大家都主动保护环境。

  今年以来,柯城区垃圾分类工作在城乡全面展开,实现“一村一馆”“一社区一馆”的垃圾再生馆全覆盖,在再生馆里,各类垃圾都可以“变废为宝”。

  2 再生资源物尽其用

  柯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徐登富说:“再生馆将可回收垃圾分为旧家电、旧家具、纸张、电子产品等11大类,回收后二次细分至20余种,按类别提供给再生资源公司利用。旧衣物等较优的物品还会清洗消毒处理后捐赠给社会爱心公益组织,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对不可回收的垃圾,如餐厨垃圾,则是联合专业公司利用技术手段制成“绿肥”,实现循环利用,破解前端厨余垃圾无处去、终端回收公司“吃不饱”的难题。而油漆桶、农药瓶等常见的有害垃圾,再生馆则定期交由医疗和固体废弃物集约化处理中心处理,在实现垃圾减量化的同时,从源头上避免了有害垃圾流入填埋场,实现安全处置。据统计,从4月末到9月初,全区处理可回收垃圾220余吨,餐厨垃圾1500余吨,有毒有害垃圾1.6万余件。

  “垃圾再生馆的建立,对我们区的生态环境改变有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徐利水表示,与之前政府“唱独角戏”截然不同,现在人人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依托垃圾再生馆平台、引入市场主体、制定网格化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常态化机制悄然重塑着柯城区的村容镇貌和乡风文明的高度和厚度:山清水秀、城美人和。

  浙江杭州:“前后端齐发力”模式

  

  近年来,浙江余杭区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系列创建活动,不断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村容村貌以及公共服务,优化美丽环境、发展美丽经济、传承美丽人文,不断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努力打造洁净有序的余杭美丽都市乡村新格局。

  1 家门口的“互联网+” 整洁生态北庄村

  在余杭崇贤街道北庄村,挨家挨户的门前都放着蓝、黄两种颜色的垃圾桶,一位清洁工阿姨正在清扫地面的落叶,将其倒入黄色垃圾桶中。为了降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启动的难度,崇贤街道采取可腐烂垃圾和不可腐烂垃圾“两分法”,由保洁员上门分类收集、分类清运垃圾。

  在过程中看到,每户村民的家门口都贴着二维码,据崇贤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每个二维码涵盖着该户的基本信息,保洁清运人员每天上门收集垃圾时,会对每户农户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并通过专业的扫描仪器扫描二维码进行现场评分记录,数据实时上传到管理平台。通过采取二维码智能积分法,能加强对农户垃圾源头分类的监管和引导,方便各村根据农户得分情况开展奖评,利用大数据强化垃圾分类溯源管理,促进垃圾分类的专业化和高效化,也提高村民参与做好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据悉,余杭区将视该激励制度实际运行效果后,考虑是否在全区范围进行推行。

  此项二维码操作管理系统操作简便快捷,相关数据可实时统计汇总,村民也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在可腐烂垃圾分类收集、运输的过程中,该街道将逐步做到全程不使用垃圾袋,以降低管理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同时提高垃圾二次分拣工作效率。

  2 黑水虻生物转化 厨余垃圾“新归宿”

  2015年,余杭区引进浙江大学技术团队成立杭州谷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新一代有机废弃物昆虫高效生物转化反应器技术的试验应用示范和产学研一体化开发。在控温大棚内,将有机生活垃圾(餐厨垃圾为主)作为嗜腐性昆虫黑水虻的饲料,快速高效地转化为虫体蛋白和生物有机肥。

  传统的厨余垃圾处理方式普遍存在设备处理量小、产出的有机肥肥力差等缺点,而黑水虻高效生物转化垃圾可实现垃圾减量80%以上,整个转化过程不排放污水、固定污染物,有少量的尾气排放,但在经过生物滤床除臭系统进行清洁处理之后其排放量微乎其微。该技术目前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已成为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FAO)“可食用昆虫计划”的一项典型推荐技术,具有处理高效、减量彻底、生态安全等优点,成体黑水虻经济收益高,且可广泛用于高端养殖业及深加工开发,残留虫粪堆体是良好的有机肥,具有极高的产业化发展前景。据悉,该项目采取PPP政企合作模式,由企业自主投资和运维,产学研一体化开发模式是国内首创,设计处理能力为每天处理15吨厨余垃圾,这相当于每天整个崇贤街道的有机餐厨垃圾处理需求。

  3 创新末端处理模式 让美丽融入田野乡村

  目前,余杭区除黑水虻高效生物转化处理模式以外,农村生活垃圾商品有机肥处理试点、餐厨垃圾机械高温降解处理试点也颇见成效。配套高效的太阳能堆肥预处理设施,将可腐烂有机垃圾作为原料,经预处理后按一定比例混合畜禽粪便等,直接纳入有机肥生产流程,转化为商品有机肥。设计日处理量3吨,目前主要处理公司周围的瓶窑镇及良渚街道部分农村每日产生的可腐烂垃圾,生产的有机肥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各项指标要求。下一步,将根据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情况扩大处理规模,并计划在中泰街道新建该类项目。

  去年4月,良渚街道的果蔬餐厨垃圾就地集中处理项目正式落实,日最大处理量15吨,可满足杭州农副物流中心及周边部分农村有机垃圾处理需要。此外,余杭区引进多家企业,实施茭白叶包膜青贮技术、农作物秸秆生产草纤维、生物质燃料等项目,促进农村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

  四川丹棱:“因地制宜+村镇共治”模式

  丹棱县通过村民对垃圾初步分类,每人每月交一元钱的垃圾清运费,公开招标垃圾清运承包人,并采用“两次分类、源头减量,市场运作、三方监督”的办法,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难题。

  1 两次分类 源头减量

  在丹棱县丹棱镇龙鹄村道路两旁,每隔一段距离就可以见到按统一标准修建的垃圾联户定点倾倒池、联组分类减量池,在村道路一端,建有村垃圾收集站。每户村民的家门前,都放有两个颜色不同的垃圾桶,一个标明“有害垃圾”,一个标明“普通垃圾”。

  龙鹄村党支部书记罗朝运说,2011年3月份,龙鹄村村两委通过村民自治大会确定,全村村民每人每月交一元钱的垃圾清运费,村民大会公开招标垃圾清运承包人。农户产生的垃圾由农户初步分类:将可产气垃圾(烂水果、菜叶等)进入自家沼气池,将建筑垃圾(砖头、石块等)就近处理,将可回收垃圾(金属、橡胶塑料等)收集到废旧回收点,将剩余垃圾送到联户定点倾倒池。而垃圾清运承包人(村收集员)则将联户定点倾倒池中的垃圾在收集转运的途中进行二次分类,将可回收垃圾变卖,有机垃圾堆肥还田,剩余的不可回收垃圾再运至村收集站,由县统一清运集中处理。

  丹棱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蒋林说,龙鹄村日产垃圾约800公斤,经农户初分处理后剩下约450公斤,而经过承包人二次分类处理后仅余下约200公斤,使垃圾减量60%以上。

  2 市场运作 三方监督

  眉山市在各区县全面推行丹棱县“因地制宜,分类收集,村民自治,市场运作”的模式,通过“三方监督”使垃圾分类处理取得实效。

  面对垃圾收集设施和转运设备的一次性投入费用太大的难题,丹棱县探索了“因地制宜、三个统一”的做法:一是打破乡镇、村组行政区域界线,根据农户分布,按照“方便农民、大小适宜”的原则,统一布局、修建联户池、联组池、村收集站三级垃圾收集设施;二是依托公路串联线路,统一安排转运车辆。根据道路分布现状,将全县村收集站串联成8条垃圾收运线路,安排5台压缩式垃圾车每天转运;三是力求节俭实用长效,统一设计收集设施。按“经济、实用、长效”原则统一垃圾池规格、材质,分乡镇分村实施,县财政全额投入。

  眉山坚持以村两委为主,采取“项目管理、市场运作”的做法,通过广泛宣传“自己产生垃圾、自己分类收集的观念”,按照村民自治法有关规定,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筹集承包收集费用,引导村民自愿确定交纳垃圾收集费,不足部分则由县乡财政补贴。同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采取公开竞标形式,确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常态保洁承包人。承包人根据实际需要组建保洁清运队伍,自购转运车辆。

  三方监督,是村组干部监督村民有没有遵守《村规民约》、监督承包人有没有按合同履职,承包人监督村民有没有按要求初分和定点倾倒、村组干部有没有监督管理村民,村民则监督村组干部有没有尽责管理承包人、承包人有没有及时清运。

  3 建立机制 确保长效

  眉山市委市政府对全市128个乡镇、1103个村的垃圾分类处理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十佳”“较差”乡镇、村(社区)季度考评奖惩并进行通报,对眉山城区34个社区实行一月一考核奖惩并进行通报。

  眉山市建立了“两级政府(市和区县)、三级管理、四级联动”的“网格化”垃圾分类处理管理模式。各区县和乡镇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细化相应奖惩制度。同时,市和区县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在区县城区强化暗访督查问责,坚持“一次提醒、二次曝光、三次问责”监督机制,开通环境综合治理“96198”热线投诉电话。近年来,全市因环境治理工作不力处分2人,约谈100余人。

  湖南安乡:“三个三分之一”模式

  农村垃圾处理一直是农村环境整治中的老大难问题。安康乡向阳村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处理新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向阳模式”。

  向阳村的农村垃圾实行“分类减量、按量收费”的“三个三分之一”处理模式,即三分之一沤肥(青草、菜叶、草木灰等),三分之一回收(塑料、纸盒、有害垃圾等),三分之一焚烧。“按量收费”是保证资源回收的前提,根据垃圾产生量,按人均和户型(赈酒户、商店户、茶馆户、一般户等)确定卫生费标准,采取用废品抵卫生费的方式进行收取。“资源回收”按照“村级主导、市场运作、上户收购、少补多兑”的方式,实行再生资源回收循环利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夯实基础

  每户环卫设施实行“三个一配套”,即一个热水坑、一个焚烧池(炉)、一个再生资源收容器。

  2 党员带头

  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带头搞好垃圾分类减量,实行党员“一帮一”的联户制度。

  3 宣传教育

  为了使农民搞好垃圾分类,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村支两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让群众知晓垃圾分类处理的好处及方法。农民群众既是农村环境整治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农村环境整治的主力军,没有群众的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整治无从谈起,因此,必须提高农民群众的热情,着力营造人人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4 考核奖罚

  一是对农户实行一月一评比,评比结果在广播会上通报,对最清洁户进行表扬,对不清洁户进行批评;每个季度评选星级户,给予物质奖励。二是对保洁员实行“责任划区、全民监督、按月奖罚”的管理方式。保洁员对公共区域全面保洁,干部、群众对其进行监督,工资按月发放,奖罚到位。三是对回收员采取“科学定酬、季度上户、无缝覆盖、全面回收”的管理方式。回收员的工资由基础工资加效益返利组成,按月发放,提高回收员的待遇和积极性,做到每季度上户回收一次,应收尽收。

  5 村民自治

  制定农村环境整治村规民约,成立农村环境整治理事会,搭建群众自我管理、相互监督的社会化管理平台。

  福建集美:“互联网+共同缔造”模式

  迅猛增加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繁琐环节和高额成本,成为城市管理中的棘手难题,目前,国际上先进的处理方式是实行垃圾分类,使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在探索“互联网+共同缔造”的垃圾处理模式中,泉水湾小区的做法成效显著,将进一步在全区进行推广。

  1 垃圾分类:既改善环境又带来效益

  在泉水湾小区楼道门口和重要节点等显眼的地方,整齐摆放着八九个垃圾桶,贴着“干垃圾”“有害垃圾”等标志,一目了然,便于识别,而这些垃圾桶边上的地上,十分干净。居民在附近散步、聊天,也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

  据了解,在倒垃圾之前,清洁女工都会先用手机扫一下垃圾袋上贴着的二维码。原来,小区居民以户为单位,下载一个配套的手机APP后,可以激活账户领到一些二维码标签、垃圾投放卡和厨余堆肥桶、垃圾袋,然后将贴好二维码标签的垃圾于每周一、三、五、七将厨余垃圾定点投放到小区的“湿垃圾”桶,清洁工就可以掌握到每户投放的厨余垃圾量,后台系统会根据输入的信息,给予用户相应的积分,居民可以在APP上查询并到社区居委会兑换相应奖品。

  在李阿姨的厨房里,摆放着两个垃圾桶,一个是普通的垃圾桶,存放着纸巾、包装袋等日常生活中丢弃的干垃圾。另一个便是社区分的厨余堆肥桶,外观上和家庭普通垃圾桶差不多。李阿姨把剩菜剩饭、果皮菜叶等倒进这个桶,再撒点EM菌活性发酵菌糠,就可以防止厨余腐败变臭,装满一桶再倒掉。

  2 循环利用:给错放的资源找出路

  在泉水湾小区,有片中草药园,种植了薄荷、枸杞、九层塔、鱼腥草、芦荟、柠檬等20多种平常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植物。海凤社区负责人林少玲介绍,小区居民投放的厨余垃圾处理成的有机肥部分会被返拨回社区,用于小区绿化用,所以他们建了这片中草药园,作为少儿生态环保教育实践基地,可以让青少年们从小亲近中草药,认识中草药,增长对中医知识这一传统文化的了解。有需要的居民也可以到这里来采摘。

  据统计,目前生活垃圾中约70%为厨余垃圾,约20%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利用的垃圾只占10%左右。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是有效解决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基础,而要真正实现垃圾的分类处理,干湿分离则是关键。

  湿垃圾尤其是厨余垃圾占据生活垃圾的主要部分,由于含有极高的水分与有机物,很容易腐坏,产生恶臭,是生活垃圾中很难解决的部分,直接影响着垃圾分类的效果,设想一下,那些原本可以被回收利用的废纸、容器、金属、玻璃、纺织品,如果混杂在酸腐剩菜汤饭中被玷污,自然难以回收再利用。而现在,得知水泉湾小区的垃圾实现了干湿分离,立即就有环保公司找上门来,主动要求来回收“干垃圾”,这些“干垃圾”经过妥善处理和加工,可以转化为新的资源,这样一来,真正的“垃圾”所剩无几。而且旧电池、废弃灯管、过期药品、废弃日用化学品等这些“有害垃圾”被隔离开来,就能得到集中的科学处理,防止它们污染土壤和水源。

  3 全面推广:“垃圾变宝”经验值得推广

  泉水湾小区一期“互联网+垃圾干湿分离”智慧生态循环小区建设试点从2015年11月29日启动以来,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的社区居民不断增加,餐余垃圾投放量与日俱增,每天都有人加入到泉水湾小区垃圾分类实践群中,大家在这里交流垃圾分类的心得和收获。

  据统计,集美区常住和流动人口约有80万人,每天产生的垃圾超过500吨,而厦门每天的生活垃圾有3000吨左右,这个数字还在与日俱增,而每吨垃圾目前的处理成本要400元,日积月累,这将是多么巨大的压力,多么巨大的浪费。变以治理和约束为主的模式为奖励手段,还运用互联网进行管理,真正激发了居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集美区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创新社会管理的成功模式,这种模式简单易学,可以复制,集美区目前已着手制定相关政策,不断健全垃圾分类回收制度与监督机制,预计不久后,将把“互联网+垃圾分类处理”智能信息管理系统在全区铺开,为美丽厦门建设增光添彩。

  4 全民参与“互联网+共同缔造”合力破解难题

  面对泉水湾小区比较脏乱差的现象,居民们意见很大,小区物业为此也很头痛,这种情况得到集美区委区政府和侨英街道的高度重视,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集美区决定在这里推行垃圾分类。这项工作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却很复杂,光靠政府相关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居民积极主动地配合。

  集美区把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作为实施人文集美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美丽厦门示范区,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侨英街道主要领导亲自组织成立了“大地之友环保志愿者协会”,街道、社区干部和泉水湾业委会委员带头尝试垃圾分类、厨余堆肥,还在侨英街道开辟了一间厨余堆肥房,建立了QQ群、微信群,工作之余,大家经常交流分享厨余堆肥处理制作成有机肥料的经验和成果,在实验团队的反复实践和共同努力下,还攻克了EM菌量产技术,实现了EM菌液态的自主制作,解决了厨余垃圾的除臭问题,使垃圾分类人人可为,人人能为,成为举手之劳。

  最棘手的厨余垃圾有了解决方案,最重要的就是得到居民积极主动的配合。一方面,海凤社区组织泉水湾小区物业和居民代表到集美区行政服务中心餐厨垃圾生化处理站、集美大学餐厨垃圾生化处理站等地方参观,感受垃圾经过分类处理后的效果;一方面,集美区积极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研究实践,与华侨大学共同研发了“互联网+垃圾分类处理”智能信息管理系统,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和高端处理设备,实现社区用户垃圾投放内循环和社区垃圾处理外循环的全程监管,确保垃圾真正得到分类有效处置,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通过互联网的力量,泉水湾小区的居民、垃圾管理员(清洁工)、清洁楼里的垃圾处理机、小区业委会、社区居委会等等垃圾分类处理每个环节的对象都被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基本形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与循环利用的设施体系。

  江苏江阴:“近期大分流,远期细分类”模式

  2015年12月,江苏省江阴市在各镇、街道建立了14个果蔬、餐厨垃圾综合处理点,在城区设置了16个餐厨垃圾就地式处理点,从垃圾产生源头就实行分流处理,不再收集进城。

  该市在全省首创“近期大分流、远期细分类”的生活垃圾处理新模式,目前已形成了从源头上进行垃圾分类,分类后的运输、处置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并且大力推进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建设,初步形成“焚烧发电为主,有机处理为辅”的生活垃圾处置新格局。

  “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在此间正一步步变为现实。“通过收集近5年来的相关数据分析,同时对垃圾来源进行详细调研,江阴市提出垃圾分类管理,以最大限度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江阴市公用事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统计,2015年该市累计处理餐厨垃圾335吨,产出有机腐熟料13.6吨、油脂760公斤;累计处理果蔬垃圾838吨,产出有机腐熟料55吨。目前,在建和新建的30个有机垃圾综合处理点将在今年上半年全部建成投运,建成后,果蔬类以及部分餐厨类垃圾将按照属地管理,从垃圾产生源头就实行分流处理,不再收集进城。

  “建立有机垃圾综合处理点,是典型的垃圾大分流,将餐厨、果蔬类有机垃圾从生活垃圾中分流出来,进行单独收集、单独处理。”该市公用事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垃圾细分类,是指将日常生活垃圾再进一步细分成餐厨废弃物、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按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程序进行作业。在垃圾细分类上,该市月城镇沿山村早就走在了前列。早在2013年,沿山村就率先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并将其纳入包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年度考核内容。从2013年至今,该村已陆续投入300多万元用于垃圾分类。

  青海杂多:“1+N”模式

  杂多县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澜沧江的源头,良好的自然环境让杂多县成为冬虫夏草的重要产地。然而,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虫草等商品经济的发展,杂多面临垃圾处理的难题,当地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区、学校、企业、牧民共同参与的“1+N”牧区垃圾处理新模式。

  杂多县第二民族中学校长蒙玛才仁是土生土长的杂多人,他深知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蒙玛才仁说,从去年3月起,学校就设置了校园垃圾兑换点,学校每年花费1万多元购置学习用品,学生们可以拿着捡到的垃圾前来兑换。目前,杂多县统一设置了学校环保课程,第二民族中学和其他学校一样,每周安排了2个环保课时。

  杂多县昂赛乡位于该县东南部,去年6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园区昂赛乡管护站正式挂牌成立。该乡党委书记扎西东周介绍,根据《杂多县澜沧江清洁工程实施意见》,该乡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的新型牧区垃圾处理机制,净化和改善环境,该乡境内的雪豹、白唇鹿和岩羊等野生动物得到有效保护。

  53岁的永塔是昂赛乡年都村的村民,去年他被聘为昂赛乡的生态管护员,按照“山水林草湖”一体化保护的标准,每天骑着摩托车巡护的过程中,他都沿途捡拾垃圾,分类后交到村里,再继续进行分类处理。

  杂多县环保卫生有限公司负责人才东周说,杂多县每天产生的垃圾最多时达到50吨,少时也有25吨,以前垃圾处理主要靠填埋,现在经过前端的分类,只有部分垃圾煤渣、餐厨垃圾等需要填埋,他们在后端的处理也非常便利,工作人员只需要将诸如纸盒类、易拉罐类等进行压制,然后送到垃圾处理设备更好的省会西宁统一处理。

  杂多县副县长公达哇说,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的成立,为当地生态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正在重新对垃圾分类、收集、储运以及末端的综合处置开展科学整体规划,增进资源利用率和提升综合处理效率,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多重防护加固产业链 环环相扣管好医疗垃圾
    我国医疗垃圾处置在回收、监管等方面仍存考验,环境保护局
苏州:垃圾分类推广迎来新契机
    作为全国首批垃圾分类示范城市,环境保护局
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补试点补水工作正式开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水水利厅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到河北省调研水资源管理工作
为贯彻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要求,水利厅
河北水利厅召开深度贫困地区水利设施改造提升工程调度会议
为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水利设施改造提升专项推进方水利厅
“河北省水资源税取用水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实现多来源数据接入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河北省水资源统筹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