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服务均等化 金融便利多渠道——普惠金融的河北实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中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是我国新时期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重点关注小微企业、“三农”和弱势群体,不仅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繁荣和发展,也有利于改善社会公平和效率。然而,普惠金融在现阶段如何推进,还是一个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进程。我省用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描摹出一个普惠金融发展的生动样本。
培育金融主体,金融“毛细血管”输血燕赵城乡
“普惠金融”来源于英文“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是联合国在“2005国际小额信贷年”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一个能有效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
近年来,“普惠金融”是如何在燕赵大地落地生根的?用一个最简单的事实即可证明:如今,即便是在河北最偏远的农村,你也会看到POS机、EPOS机等基础金融机具,也会时不时见到基层信贷员活跃的身影。
一个不算大的农村小超市、十几个安静地等着取养老金的老人,一个小老板、一部转账电话、一本登记台账、一个红色印台,登记、刷卡、按手印,一张张钞票递到一个个老人手中。一切有条不紊,祥和、温馨的气氛弥漫在这家远离城市的普通农家超市。这是笔者在一家广为农民称道的农行金穗惠农通工程助农取款服务点看到的。7月10日,沧州泊头市双狮赵村村民郭希玲在服务点兴奋地告诉笔者:“自从我们村设立了助农取款服务点后,再不用每月跑几十里地到县城支养老金了,省事儿又安全!我们还可以在这里交费、转账、报销药费,这在前些年可不敢想。”
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2010年底实现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全覆盖的基础上,2013年底我省又实现了全省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近年来,河北银监局突出服务重点,金融政策向薄弱领域倾斜。先后制定印发《做好金融空白乡镇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做好2013年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从制度上保证了相关工作有序、规范和快速推进。同时,村镇银行发展持续向好,到2014年6月末,全省共组建村镇银行52家、分支机构21家,为广大农村金融消费者享受普惠金融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论是在金融需求十分迫切的农村,还是金融需求更趋多样化的城市,老百姓的需求在哪里,金融服务就出现在哪里,金融主体就培育到哪里——根据近日中国银监会批复的河北省2014年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发展规划,全省将新设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337家,新设数量再创历史新高。按照规划,广发银行和平安银行将在石家庄设立分行;北京银行也将在石家庄设立分行,年内将有3家域外银行业机构入驻河北。同时,中信银行和民生银行将分别在承德和张家口设立分行,我省将实现股份制银行设区市全覆盖。至此,我省已成功实现股份制银行设区市全覆盖、城商行县域机构全覆盖、全省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的“三个全覆盖”目标,银行业组织体系和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