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禁食”:文明倡导胜于开罚单
关于地铁是否该禁食,的确值得讨论。这两三年来上海、深圳、北京等大城市,陆续也有很多讨论。笔者认为,文明倡导,可能比单纯开罚单的效果更好。
近日,媒体报道在南京地铁1号线上,有一对年轻夫妻坐在座位上喝饮料,恰逢南京市地铁交通设施保护办公室执法人员走过,执法人员开出了一张警告罚单。不少人指出,地铁连水都不能喝,不近人情。因为他们觉得,这只不过是喝水,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就开出“罚单”,显得“罪罚不相当”。
不过,我倒认为,这则新闻有一些轻度“标题党”,因为开出的“罚单”,并不是罚款,仅仅是一个“警告”处罚。《南京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对于地铁车厢饮食,设置了两档处罚:警告;20元到100元的罚款,还是体现了“宽严相济”精神。南京地铁方面也承诺不搞一刀切,如果身体不适吃药喝水或者婴儿喝水,会酌情处理。
人们之所以关注此事,说到底,关注的还是“地铁是否该禁食”。这个话题,也的确值得讨论。但就此事而言,既然南京当地已经进行地方立法,就应该尊重“法律的严肃性”,市民就不应该在地铁车厢里饮食。这往大里说是在“挑战法律”,往小里说也是体现了公民基本的法律、文明素质。
关于地铁是否该禁食,这两三年来上海、深圳、北京等大城市,陆续有很多讨论。支持禁食者认为,在地铁车厢里吃东西,不仅气味难闻,而且一旦翻撒还会影响车厢整洁,也会造成安全隐患;更有人发现,中国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等地的城市轨道都有严格的禁食规定,新加坡甚至严苛到就连矿泉水、瓶装饮料、含在嘴里的糖、花生也不行。
不过,也有人对世界各大城市地铁做过详细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各地地铁都是因地制宜的:有的地铁既禁吃东西,又禁饮料;有的只禁饮料,有的专门禁酒类、咖啡。可见,不能一刀切地以“史上最严”的新加坡作为“标准答案”。
其实,我倒认为,真正良好的习惯养成,还是要依靠行之有效的宣传策略、依靠市民素质的提高。文明倡导,可能比单纯开罚单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