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指出,我国农业的出路在发展现代农业,并殷切嘱托湖南要发挥传统农业文化悠久、资源丰富、基础条件较好的优势,在现代农业建设上寻求新突破。面对“三农”工作的新形势,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实质,着力谱写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篇章。
一、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迫切,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000061,股吧)供给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成为关系全局与长远的重大战略任务。
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力争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按照国家统计局指标测算,2012年湖南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湖南是农业大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实现程度不均衡,经济发展指标实现程度只有71.3%,少数民族聚居、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大湘西地区经济发展指标更是低于60%,全省城镇化率比全国低5.9个百分点。地区发展也不平衡,有近40个贫困县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不到70%。城乡发展更不平衡,全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民人均收入的2.9倍。湖南要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农村的任务重,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任务更重。破解这一难题,根本的出路在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立足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禀赋,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新路,让区域经济发展起来,让老百姓富裕起来。
发展现代农业是“四化”同步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真正做到“四化同步”。从湖南情况看,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信息化和城镇化的进程滞后于工业化,而农业现代化进程又明显滞后于城镇化和信息化,农业成了“四化同步”的“短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应该齐头并进、相辅相成,千万不要让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掉了队。一些国家没有协调好“四化”关系,忽视了农业现代化,出现了农业萎缩、农村凋敝、农民贫困的现象,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停滞,现代化进程受阻,我们要引以为戒。因此,要从根本上确保我国经济社会长治久安,必须突出“三农”的重中之重地位,明确加快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然要求,千方百计地补齐农业这条“短腿”。
发展现代农业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人多地少,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事关重大,始终是我们治国安邦面临的头号任务。从现实情况看,虽然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产,但在耕地等资源日趋紧张、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我国粮食自给率连年下降,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湖南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水稻产量占全国的12.8%,居全国第一。通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湖南粮食增收的潜力还很大。据有关部门测算,湖南3800万亩中低产田若改造60%可增产46亿斤,1500多万亩单季稻面积中500万亩适应发展双季稻的改种可增产40亿斤以上,只要通过改善水利设施、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科技种粮水平,就可以使粮食增收潜力转变为现实。我们不仅要从政治责任上继续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奋力担当,而且要通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这一根本举措,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二、湖南已进入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
近年来,湖南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同时,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有力地带动了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入发展新阶段。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基本标志。湖南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一是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粮食生产连续“九连升”,已登上600亿斤台阶,水稻播种面积、产量稳居全国首位,生猪外销量、出栏量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油茶面积、产量、产值及油菜收获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二是农业结构逐步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加速,已基本建立了粮、菜、油、棉、果、水产品等10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三是农业发展条件显著改善。农业科技水平持续提高,超级杂交稻创百亩连片平均亩产988.1公斤纪录,今年可望实现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湖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51.3%。四是农民收入跃上新台阶。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372元,增幅达12.5%。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进入发展新阶段。传统农业是弱质产业,不仅发展中国家如此,发达国家也不例外。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农业产业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促进现代农村与现代城市和谐共进。近年来,湖南努力探索农业大省的城乡统筹之路。一是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有新突破。近5年来,全省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3.8%,粮油深加工及物流产业突破千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13年的12.7:47:40.3。二是城乡建设同步进行有新进展。湖南在大力培育中心城市的同时,重点建设县城和中心城镇,有区别、有重点地推进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三是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有新举措。坚持就近转移与异地转移就业相结合,建立城乡劳动力平等从业机制,目前全省农民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比重过半。四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新成效。湖南加大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力度,持续增加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投入,促进城乡社保、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文化公共服务等协调发展,省财政扶贫资金大幅度增长。五是城乡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有新气象。我们致力打造行之有效的城乡生态环境补偿及共治共享机制,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注入了强大活力。
农业农村改革开放进入发展新阶段。湖南积极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创新,扩大农业农村对外开放。全省通过完善土地二轮延包、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土地流转等政策,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土地流转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大部分县市区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1100多个乡镇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2013年,全省耕地流转面积达1320万亩,土地集中率达到27%。目前,全省农民合作社2.3万个,家庭农场2.9万个,新型经济组织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我们稳妥推进沅陵县国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试点,构建覆盖广泛、产品丰富、服务优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同时,我们深度开展国家经济援助和“南南合作”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湖南农业国际化进程。
当然,完成从传统农业大省到现代农业强省的跨越,任务十分艰巨。主要挑战是: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劳动力存在结构性短缺,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体制机制创新有待加强,资源环境约束不容忽视。但总的说来,湖南实现现代农业发展新突破其势已成,其时已至,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把湖南农业现代化推向更高水平。
三、奋力谱写湖南现代农业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要在现代农业建设上寻求新突破的重要指示,更加明确了湖南农业发展肩负的全局使命。当前,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就是要紧紧扭住湖南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基本特征,奋力谱写现代农业新篇章。
进一步明确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目标是引领行动的导向。湖南发展(000722,股吧)现代农业,要以机械动力为物质基础,以规模经营为发展趋势,以科技进步为重要支撑,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现代新型农民推进农业,不断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农业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粮食稳定增产基础上,加大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力度,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我们要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促进农业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为重点,推进粮食、果蔬、水产、畜牧等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升级进档,发展两型农业、循环农业。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经济效益、农民收入为核心,开发农业的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功能,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以推进多样化、多层次农产品精深加工为平台,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精细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进一步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湖南要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农业经营体系。要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经营服务组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自愿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研究探索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培育构建服务主体多元化、运行市场化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使农民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
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装备支撑。从现代农业发展全局看,湖南农业发展条件滞后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要加强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切实加强农田水利、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要千方百计多渠道筹集资金,落实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资金保障,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的物质条件。
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嘱托湖南,要发挥袁隆平等科技领军人才的优势,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素质。近年来,湖南注重加强农业科技的研究、转化和推广应用,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今后,我们要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有效整合农业科技资源,推进协同创新。着力培养大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集聚创新人才、农技推广人才和农村应用人才,造就新型农民队伍,确保农业后继有人。
(此文原载于2014年7月16日《求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