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务京津中实现发展大提速

20.06.2017  09:28

  □记者 李丽钧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河北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开启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重要指示,高瞻远瞩,提出河北要“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

  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明确了协同发展的河北路径,让河北找到了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的着力点,全省上下开启全面深化改革“加速度”,区域协同发展实现新突破,协同发展的巨大红利加速释放——

  打造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芦台·汉沽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等重点承接平台;

  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获国家批复,首都地区环线高速河北段全线贯通,全省港口吞吐量达到9.5亿吨;

  北京现代汽车沧州工厂等一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

  2016年,河北从京津引进项目4100个、资金3825亿元。河北正以日新月异的变化交上一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异答卷。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一大批京津项目落户河北

  “要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产业转移对接提出了具体要求。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产业转移是重点,一场产业大迁徙正在京津冀之间上演,河北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好戏连台。

  在北京现代沧州工厂车身车间,一排排明黄色的机器人往来穿梭。在这里,最快每54秒下线一辆整车。沧州工厂是北京现代首次在京外地区投建的工厂。不到100天完成所有审批和开工手续,18个月完成全部厂区建设,2016年10月18日正式量产,成为3年来我省引进落地质量最好、体量最大、档次最高的产业项目。

  加速实施“大智移云”引领计划,以“大智移云”为引领的信息产业规模年均增速达20%以上,成为河北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

  借协同发展东风,京津众多项目集中落户河北,北京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正式开园;北汽集团在沧州黄骅市建设的50万辆整车生产基地开始投产;北京20多家医药企业整体搬迁沧州渤海新区项目正在集中兴建;天津市与河北省共同打造的天铁产业园正式开建,同时,石家庄乐城国际贸易城承接北京大红门商户、北京新发地高碑店农副产品物流园承接北京新发地商户、廊坊市香河县联星国际建材交易中心对接北京西直河建材市场整体搬迁项目……一大批北京市场疏解转移项目落户河北,实现产业升级,获得发展红利。

  交通先行先导

  实现京津冀互联互通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先行先导已成共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加快建设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综合交通网络。

  京津冀三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同绘一张图,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出台,构建“四纵四横一环”骨架。

  “1小时交通圈”、“半小时经济圈”已不再是纸上谈兵。

  “京津出门是河北,河北抬腿进京津”。在沧州一家企业上班的张先生说,高铁建成后,从沧州到天津仅需要二十几分钟,真是太方便了。

  从石家庄出发,半小时到保定、邢台、邯郸,1小时达北京、天津。以北京为中心,覆盖1亿多人口的1小时交通圈、生活圈初步形成。“京津工作,河北居住;京津安家,河北工作”已经成为京津冀人才交流互通的日常场景。

  2014年元旦,G5京昆高速京冀界至涞水段实现通车。开车到野三坡游玩的北京游客惊喜地说:“高速直达,之前4个多小时的车程缩减到1个半小时,十分便利。

  “随着高速的贯通,来野三坡旅游的人在这两年里翻了一番。”松树口村党支部书记张永书介绍,全村共115户人家,其中60多户都经营着农家院。户均年收入由三四万元提升到了七八万元,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也返家从事“农家乐”。

  2014年以来,我省打通了京台、京港澳、京昆、首都地区环线等12条高速“断头路”和干线公路“瓶颈路”,共计1400余公里,通车里程达到6500公里。今年年底前京津冀区域高速公路“断头路”将成为历史。京津冀“交通一卡通”的启用、首都新机场的开工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在以路为“”,实现相互融合。

  三地联防联控

  走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党中央交给河北的重大任务,是河北人民的热切期盼,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

  “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在已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合作机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三地的殷切嘱托。

  京津冀加强联防联控,从协同防治大气污染,到保护区域水环境,再到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在协同发展“一张图”的总体布局下,三地联防联控力度空前。

  河北更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向大气污染宣战。继2013年9月出台《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后,2015年3月出台《河北省大气污染深入治理三年(2015-2017)行动方案》,深入推进科学治霾、精准治污。2016年8月底,又制定了《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实施方案(2016-2017年)》,提出加快推进重点区域无煤化和燃煤清洁利用。今年3月,出台《关于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意见》和18个专项实施方案。大力实施“6643”工程,2016年,共压减炼钢产能1624万吨、炼铁1761万吨、煤炭1400万吨;2013年-2016年,全省累计压减炼钢产能4483万吨、炼铁4376万吨、水泥6517万吨、平板玻璃5906万重量箱;截至2016年,累计削减煤炭消费量3400万吨。

  河北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前所未有的力度,以实际成效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16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平均为207天,较2015年增加17天,较2013年增加78天;PM2.5平均浓度70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35.2%,超过国家确定的到2017年下降25%的目标。

  建设雄安新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点金石

  4月,春潮涌动,风起绿洲。一项“千年大计”如春芽破土而出——

  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

  “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新区规划建设,全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4月1日,设立雄安新区消息正式发布当天,省委迅速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

  当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消息发布后,雄安新区临时党委和筹备工作委员会几十名工作人员就连夜进驻新区展开工作。

  编制出高水平的规划、不留历史遗憾。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最本质的特征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为此,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河北委托一流规划编制机构,加快编制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同时,聘请顶级专家组成规划评议专家组,对规划进行咨询、评估和论证。

  中核集团、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船重工等央企,纷纷表态支持雄安新区建设。雄安新区成为创新区域发展路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点睛之笔,成为协同发展新平台。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全省上下同心,正向着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大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