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廊坊强化社区在文明创建中的主阵地作用社区管理创新提升居民幸福感

07.12.2016  22:44

  本报讯(通讯员辛建伟、李琳 记者解丽达)在创建文明城市的实践中,廊坊市把社区作为承接政府职能转变和改善城市管理方式的主要平台,夯实基础,优化环境,创新机制,强化社区在文明创建中的主阵地作用,全力打造文明、和谐、幸福、平安“四型”社区,使居民的幸福感、归属感与日俱增。

  据统计,廊坊全市269个社区中,全部成立了党支部和社区居委会,近一半社区工作用房面积达170平方米以上,32%的社区有业主委员会,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340余个,被省民政厅确定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

  创新管理体制,实现政府管理与居民自治有效结合

  11月12日是周六,廊坊市广阳区馨境界社区党支部书记张静一大早匆匆赶到办公室。她所管辖的社区里有一户出现了矛盾,她要趁着居民在家的时间去调解。

  2011年,馨境界社区成立了“张静志愿调解室”,采用社区网格化调解服务模式,以楼门为单位划分为91个网格,每个网格设定一名义务调解员,形成居委会、小区、单元三级响应机制,将社区居民的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无独有偶。在廊坊市安次区盛德社区,由社区党支部书记刘瑞明主持的“老刘调解室”也在居民之间、居民与物业或周边单位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3年前,盛德社区开始运行“四位一体”管理制度,即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物业公司及业主委员会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社区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活动,让居民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这种管理制度实现了政府管理与居民自治的有效结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理顺了社区与居民间的关系。”刘瑞明介绍。

  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许多社区创新了管理体制。康乐社区推出“116万家帮”管理制度,以居民自发组织的非盈利性民间社团组织“好邻居公社”为载体,开展邻里互助、传统文化传播、主题文化联谊等活动;西小街社区实行“社区大管家”管理模式,由乐于奉献的居民组成,在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的支持下,承担安保、环保、护幼、纠纷调解、助困等5项任务;钰海社区开设“道德银行”,将居民中的好人好事发掘出来,储存在社区“道德银行”里,定期公示。“道德银行”储户可优先参与社区评优,在职职工的事迹会被社区反馈到所在单位。

  社区管理的种种创新之举,提升了基层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许多以往无法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有了化解之道,实现了社区“听民声、办实事、结同心”的目标。

  拓宽服务功能,把各类便民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今年初,全市首家医养结合中心在广阳区奥韵社区挂牌,首批入住者近百人。该中心占地2000平方米,采用民建公助形式,合作对象为万平医院。

  廊坊市投入2000多万元资金用于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已建成2个区级服务中心、18个街道级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16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每周三上午,广阳区新源道街道办事处金桥社区“社区课堂”都会准时开课。从去年初开办以来,该课堂陆续开设了手工制作、国画、烹饪等免费培训课程。今年初,该社区获批“河北省社区教育示范基地”。

  今年3月初,廊坊亿合社区豪邸坊小区建成了微型消防站,并在小区显要位置安装了电子显示屏,定期播放防火知识宣传片。“豪邸坊小区都是高层建筑,又处于市区繁华地段,消防安全一直备受关注。”亿合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海涛说,微型消防站设在家门口,一旦发生火灾,能以最快的速度遏制火势蔓延,同时还能吸引居民学习消防知识,为建设平安社区打好基础。

  提升社区综合服务水平,廊坊着力构建涵盖医疗卫生、休闲健身、法律服务、家政服务、志愿服务、心理咨询等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环境优美、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2012年以来,他们启动实施了“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化”工程,在市县两级开通了“12349”社区服务呼叫热线,吸引了760余家服务企业加盟,涵盖了居家养老、健康理疗、家政服务、送餐配餐、老幼看护等5大类20余项日常性服务。据廊坊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廊坊将进一步加强社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全面推进社区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便捷化,打造“资源数字化、应用网络化、流程规范化”的智慧化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