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玲同志在唐山、秦皇岛、承德、廊坊市调研时的讲话摘要

17.04.2015  11:03
  按:3月23日至27日,省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宝玲同志赴唐山、秦皇岛、承德、廊坊市,对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等工作进行了调研,并就扎实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级五覆盖”和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等工作讲了重要意见。现将讲话摘要印发,请各地认真学习,抓好落实。
    刘宝玲同志在部分市调研时的讲话摘要 (2015年3月)   这次调研,主要是想了解一下今年以来各地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特别是建立健全“五级五覆盖”责任体系、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情况。总的来看,各地高度重视、思想统一、行动迅速,工作扎实有力,特别是在建设全覆盖责任体系方面,效果更为明显。在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方面,大部分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能够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盯办落实,乡镇安监站基本达到了“六有”标准,初步建立了乡镇安全监管的各项制度规范和台账资料,基本达到了规范化运行的条件。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市动作快、力度大,市政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出台“红头文件”,整体推进效果好;有的市反应相对迟缓,“规定动作”完成不到位,只注重对个别示范县、乡的培树,没有形成整体推进的态势。47个示范乡镇所在县的工作也不平衡,有的是全县一个标准、整体推进,有的还停留在培树示范乡镇阶段。二是一些县、乡对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的认识还不到位。有的县领导、乡镇领导认为这是安监局、安监站自己的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以及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没有很好地学习文件、履行职责。三是有的乡镇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强调形式多,研究内容少。一些乡镇片面地认为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就是做到“六有”,一些乡镇在制度、规范建设上简单地复制粘贴别人的东西,没有结合本乡镇实际情况来制定,一些乡镇不注重干部培训和能力提升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及时纠正。就进一步做好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主要讲三点意见:
  一、切实提高认识,狠抓责任落实
  一是抓安全生产必须抓责任落实。目前各地各部门、各级党政负责同志对安全生产工作都很重视,但光重视并不一定实际效果就好。有的地方张口闭口“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但还是事故频发多发,根本原因是政府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安全生产工作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解决好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使每一个责任人都能够认真地履职尽责,这就抓住了安全生产的主要矛盾。其中,促使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认真落实责任,就抓住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河北省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暂行规定》,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安委会成员单位,以及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和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了安全生产检查制度、通报制度、事故调查制度等等。这些制度就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各个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责任界定、行为规范和工作标准。各市、县党委、政府也都出台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具体规定,基本建立了安全生产“三级五覆盖”的责任体系。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安委会提出责任体系“五级五覆盖”的目标,就是要把责任这张网织大、织密、织到底,真正实现责任全覆盖,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时空、全地域、全方位,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人人有责任。
  二是抓责任落实必须抓规范化建设。现在不少干部有疑问,自己管安全生产该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才算尽职尽责?因此,当前迫切需要解决落实责任的路径、方法和标准问题,需要明确所有人的责任,明确安全生产怎么抓、抓什么、抓到什么程度,解决一些人不会抓、不愿抓,打乱仗、乱打仗的问题。通过认真总结和借鉴各地多年来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我们提出要搞安全监管的规范化建设,就是要建立一整套的制度和规范,通过这些制度和规范,告诉每个人在安全生产上应当负什么责任,应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还要建立一整套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教育引导、正向激励,反向约束”,干好了要表扬、奖励,干不好要批评、惩处,严重的要严肃追责,引导大家认真履职尽责。各级要认真研究《河北省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暂行规定》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相关规定,把这些规定与本级本部门的安全监管实际结合起来,提出更有针对性、可行性的行为规范和工作制度,真正使责任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通过开展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工作积极性,提高安监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提高监管效率,形成安全监管工作的“新常态”。
  三是抓规范化建设必须持续抓乡镇。目前我们集中精力抓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乡镇工作很关键。上边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与企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最直接、最紧密,处在工作的最前沿、矛盾的第一线,乡镇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二是乡镇安全监管力量很薄弱。全省乡镇一级监管企业约12.4万家,其中,高危企业8600多家,一般企业11.5万家。乡镇是中小企业的聚集区,也是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重灾区。大部分乡镇监管力量明显不足,乡镇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健全,安全生产工作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以及重点工作的安排时常被搁浅,很多企业反映接不到省、市、县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文件。乡镇这一级是个断档,我们必须把这个断档接上,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监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三是乡镇优势很明显。全省有2200多个乡镇,如果每个乡镇有2个人管安全生产的话,就可以增加四五千人来管安全生产。乡镇的同志对当地企业人熟、事熟、地熟、方便,也积累了很多经验,更具吃苦耐劳精神,很有责任心,我们必须发挥好这些优势,弥补省、市、县监管面过宽、鞭长莫及这个缺陷。我们要把县以上安全监管部门做不到、做不好,恰恰又可以发挥乡镇优势的一些工作交给乡镇来做。这既是工作需要,也是法律要求。今明两年,各级要把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继续作为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抓紧抓好。
  二、抓住核心问题,解决突出矛盾
  一要解决乡镇安全监管责任不明确、不落实的问题。目前县以上责任比较明确,体系也比较健全,但乡镇这一级就差一些,而且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其职责规定不是很明确、很具体。所以我们要通过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明确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的责任,明确乡镇其他副职、“七站八所”负责人和村干部的责任,实行分片、包村责任制。要在乡镇这一级成立安委会,由书记或乡镇长担任安委会主任,所有副科级以上干部担任副主任。要建立安监站,作为安委会办公室。在村一级,也要明确安全生产责任,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指定一名安全生产信息员。在乡镇范围内,要做到安全生产的每件事情都有人管,每个人都负有责任,实现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
  二要健全工作制度和行为规范。为保障乡镇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需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行为规范,用制度和规范制约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使大家照章履责、正确履责。去年我们认真总结了石家庄栾城镇等地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的经验,并在全省进行了推广,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制度和规范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照抄照搬别人的制度是不行的,制度、规范必须是明确、具体,切合本乡镇实际,不能过于原则、泛泛而谈,要真管用、管真用。比如建立安全生产例会制度,要明确多长时间开一次会、每次会由谁来主持、都谁参加、会上要解决什么问题等等,真正达到开会的目的。
  三要着力提升对制度的执行力。光有制度,没人执行不行,执行不好也不行。加强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核心是人、是人的素质,是各级干部的执行力。比如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涉及到包片、包村的干部,查没查安全生产,认真查了没有,能不能查出问题来,查出问题报告了没有,与包片干部的能力素质和责任心息息相关。再比如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如果你不懂安全生产的各项业务、不会备课,怎么能给别人上课呢?不同的人需要有不同的能力,作为乡镇领导干部来说,重在提高执行制度的组织协调能力,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乡镇安委办(安监站)是执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中枢,安监站站长更要具备执行制度、监督制度执行的能力,安监站其他人员要具备专业能力和一定的管理能力。广大乡镇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文件,对本乡镇建立起来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进行系统学习,尽快提高履职尽责能力。
  三、注意方式方法,扎实推进工作
  一是处理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加强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提高乡镇安全监管能力,可以分两方面,一个是物质的能力或者叫硬件,另一个是素质的能力或者叫软件。比如说,我们要求乡镇安全监管要达到“六有”,这是必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软件部分。软件部分是什么?就是对制度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秦皇岛市青龙县朱杖子乡安监站站长张振峰同志的办公条件就是一张桌子、一张床、一辆自行车、一个旧笔记本,要想打印材料还得求民政所帮忙,就这么一种状态,他12年如一日,兢兢业业、默默奉献,自制档案盒,自制台账表格,整理了80多套档案资料,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全乡所有企业,12年来所在乡没有发生一起亡人事故。这说明了什么?物质条件是必要的,但起决定因素的还是人,首先要解决人的思想认识、精神状态和工作干劲问题。当前我们搞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一定不要走到形式主义的路子上去。要重视物质条件,重视硬件建设,但是万万不可以止步在这个层面上,否则就是达标主义、形式主义,就是劳民伤财。张振峰的做法,就是用基本必要的形式诠释了最本质、最重要的内容,如果他的条件再艰苦一些,就可能会影响到工作效果,如果再改善一些条件,就会更有利地促进工作。总之,既要把“六有”建设好,又必须把责任、制度、能力等软件抓实。检验一个地方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搞得怎么样,就看这个地方工作是不是进入规范化运行的轨道了,是不是“常态化”了,安全生产形势是不是一天比一天好了。搞了半天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还出事故甚至出大事故,就说明工作没真正搞好。下一阶段,各地一定要把提高乡镇党委、政府“照章办事”能力作为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要通过学习、培训、跟班执法等方式,尽快提高安监站人员素质。这是一项既紧迫又长远的建设任务,要常抓不懈。
  二是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干部的责任落实。做好乡镇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这个责任链条能不能形成闭环,关键在三个人:乡镇长、主管副乡镇长和安监站长。乡镇长是安委会主任,要给做具体工作的同志撑腰鼓劲,支持他们开展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主管副乡镇长要抓重大决策部署和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的落实,加大协调督导力度,经常对照制度进行“提示”,确保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正常运转,使安全生产工作局面“紧张、有序、有效”。安监站站长要将上级安全生产文件精神进行充分研究,及时传达到安委会成员单位和辖区企事业单位,盯住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督导他们落实,特别是要及时提醒乡镇领导开展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经常向主管副乡镇长、乡镇长和书记报告安全生产情况、提出工作建议,要主持好安委办的日常工作。这三个人的责任都尽到了、作用发挥好了,乡镇的安全生产工作就“有谱”了。其他乡镇干部,也要按照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和相关制度认真履职尽责。上述三个人应当认真履行谋划、督查、抓落实的责任,及时提醒其他乡镇干部履职尽责,对于履职尽责不到位的,要一提示、二督促、三通报,用制度约束他,直至向党委、政府提出问责建议。在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不能把这项工作等同于安监站规范化,这项工作的责任主体是乡镇党委、政府,而不是安监站,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是第一责任人,必须负总责、亲自抓。对这一点,各地务必要十分明确。
  三是继续深化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推动县域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工作。去年,省局安排47个正处级干部直接抓了47个乡镇的安全监管规范化工作,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在此基础上,今年要迅速扩展,47个乡镇所在县的所有乡镇都要实现安全监管规范化。各市也要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先行、逐步推进的办法加强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石家庄市抓这项工作动手早、基础好、力度大,他们全面部署,在所有乡镇整体推进,收效良好,走到了全省前面。特别是正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工作,召开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研究解决机构、编制、人员、经费、车辆等问题,出台了“红头文件”,进一步细化、规范了县级安全监管工作,创造了许多鲜活的经验。县一级要深化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必须要求县委、县政府及各部门都要像安监局一样,把制度和责任落实下去,县委书记该干什么、县长该干什么、各常委该干什么、副县长该干什么、各局局长该干什么、副局长该干什么,都要明确,还要明确各项工作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如何考核等方面的问题。各县安委会成员单位都要成立本部门的安委会,部门一把手要当主任,都要有安全监管机构,要有专人管安全生产,列出专项经费,制定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考核和奖惩。这就是县级安全监管规范化,其目的就是通过安全生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把县级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我们还要把这种责任体系延伸到村,实现“五级五覆盖”。同时在企业层面,要按照国家总局要求,实现“五落实五到位”,这样一来,我们从县委书记、县长开始、到各常委、副县长、局长,到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副乡镇长,到包片干部、包村干部,以及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其他负责人、车间主任、班组长、全体员工,层层都有责任,谁该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都有要求,我们把这一整套的规范、标准、要求统称县域安全监管规范化。各县安监部门要充分发挥安委办的综合协调作用,督促安委会成员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各地可以先搞出几个局的样板来,按照我们抓乡镇规范化的方法,典型引路、示范先行、逐步推进,督促其他各单位都要照这个样子办。5月份,省局将在正定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该县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的经验,还要选择一些搞得好的政府部门、安监站、企业交流经验。
  开展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批示指示精神,深化“红线”意识、底线思维,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监管责任以及企业主体责任的具体抓手,是适应安全生产新常态,践行新《安法》,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实现安全监管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有效措施,各级安监部门要高度重视,不断总结典型经验做法,认真研究解决问题和不足,做到齐心协力、步调一致,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努力使我省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