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持续创新必须要有突破 —— 从SMEE成长轨迹看企业发展“土壤”
光刻机是半导体芯片制造业中的最核心设备,在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都被明确定义为重点制造装备,并被列入国家“02”科技重大专项。10余年来,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简称SMEE)在该领域内取得重要突破,并在先进封装光刻机产品方面形成了系列化和量产化,在国际同类产品中处于先进水平,实现了光刻机海外市场的销售突破。目前,企业成为世界上继欧洲和日本3家光刻机公司后,少数掌握高端光刻机系统设计与系统集成的公司。2014年,企业销售额达2亿多元,2015年的销售目标继续有较大幅度增长。记者日前采访了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贺跃进。
科研攻关留住人才是关键
光刻机是基于光学、机械、电气控制、微环境控制等多种学科复杂高技术的系统集成,而“对准”和“曝光”又是光刻工艺中最关键的工序。微米级的瞬时传输控制技术,头发丝直径千分之一的亚微米级水平操作等诸多高技术难点,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才能解决。光刻机从样机的诞生到最终上生产线,要经过很多的环节,必须精确测量控制每一步工艺流程。
光刻机的研发关键在人才,而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后,总会有企业来挖人才,其中不乏国际500强企业。在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有几位员工是公司核心技术团队成员,几年前曾被外资企业挖走。他们在新单位工作了一段时间决定重新回来,“高薪、高职位当然是一种诱惑,但如果让一名技术人员脱离创新,每天重复以前的工作这是很痛苦的。”其中一位员工说。对于倒流回来的员工,企业会有考察期,通过考核后,才能恢复原职。目前,那几位员工仍是核心技术团队成员。
在谈到科研经费以及对科研人员的奖励措施这一问题时,贺跃进表示,在专项科研经费中的人员费上,现有规定有些不合理。目前,有企业承担的国家专项科研项目是不开支人员费的,地方科研人员费给项目负责人5000元、骨干人员3000元左右,而企业承担国家专项科研项目是不开支人员费用的。这样的人员经费安排已经严重背离了实际情况,这样做是根本留不住人才的。
评审机构应增加企业界专家比例
如果说集成电路装备是集成电路产业价值链顶端的“皇冠”,那么高端光刻机堪称“皇冠上的明珠”。SMEE作为企业不仅承担了国家专项,还有其他课题。贺跃进认为,现在企业是创新主体的地位越来越明确,但是在一些产业性质明显的项目评审会上,企业却缺少话语权。
现在有很多非基础性的科研项目评审时,来自高校、研究所的专家比例偏高。“大学应注重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以及为国家和社会做好基础性和前瞻性的研究。”贺跃进说,“在重大工程科研项目的评审上,应该增加企业界专家的比例,企业界的专家比其他专家更了解企业项目的特性和市场应用的需求。如果科研项目评审专家比例不完善,企业界专家比例不上升,评审出来的结果就会与市场有偏离,还有可能形成人脉小圈子,对科技创新机制形成产生不利影响。”
在承接科技项目中,往往一个重大项目的实施时间是5年,但是在承接课题前要写好所有预算,这种做法不现实。在科研过程中往往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可是如果购置设备超过200万元就要调整的话,手续很麻烦,要财政部重新审批,审批时间很长,甚至半年。可是如果一个项目开始研究了,科研人员不能停下一切研究,坐等设备半年,这不合理。贺跃进提议,周期长的重大攻关科研项目的固定资产相关设备采购要灵活地进行调整,不一定要财政部审批,不妨可以委托所在地财政局厅、科技管理部门等审核办理。
营造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
发展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刻设备产业,是我国微电子产业发展规划的重大战略决策。上海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还有一些薄弱的环节需改进。贺跃进坦言,上海对于鼓励创新、冒险的氛围不够;创新深层次的“土壤”还不够。在创新方面,政府虽然有很多政策出台,但政策的落地配套跟进较慢。上海的传统产业转型太慢,传统产业占的比重较大,智能装备等智能化产业占的比例较小。“若想要持续创新,必须要有突破。”贺跃进说。
贺跃进还指出,我国宣传重大科研工程的舆论氛围还不够。前几年,有些媒体的报道中营造了浮躁的社会氛围。近年来,情况已有所改善。他觉得,应通过自己的艰苦劳动赢取一定的荣誉,不要走捷径。这一点对青年科技人员健康成长更加重要。要加大对重大科技工程的宣传力度,多打造“科技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