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座谈会
4月28日,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为契机,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校留学生座谈会,引导中外学生学习、关注此次高峰论坛。学校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及相关国别区域研究中心、历史文化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相关教师代表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代表共4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张艳主持了座谈会。与会师生首先共同观看了《共筑未来》“一带一路”宣传片和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所做的《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重温“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加深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时代背景、现实意义、未来走向等的理解。
在座谈会上,中外师生在发言中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长、工作领域和学习兴趣,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自己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和理解。校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孔院办)主管马岚老师介绍了我校与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的文化交流、教育合作等情况,希望我校学生能与更多沿线国家建立密切联系,增进中外人文交流和科技合作;秘鲁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巴西籍金融学博士费利佩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一定会给他的国家乃至整个拉美地区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帮助;宋晓丽博士介绍了当前拉美地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情况,并希望在我校留学的来自拉美地区国际学生能够为深化中拉关系、加强中拉人文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王向鹏老师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强调了人类文明交往生生不息,“一带一路”倡议正是顺应了人类进步与发展的规律,从地域性的交往走向全球性的交往,并欢迎留学生关注该院新开设的“外国历史与外国语言文化”专业;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筹)张素敏教授向留学生们介绍了我校正在筹建中的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的情况,希望有志于巴基斯坦研究的硕博留学生能够借助中心的平台,参与相关学术研究团队,从事中巴相关研究,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刚刚卸任归来的原印尼玛大孔院中方院长、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阎浩然副教授总结了他在印尼孔子学院工作七年来的收获与感悟,希望学院全体来华留学生都能够珍惜在中国学习的机会,回国后担负起两国文化交流的使命,做推进中外交流的“友谊大使”。
座谈会上,来自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蒙古、俄罗斯、乌克兰、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也门、印度、泰国、塞尔维亚等国家的学生代表纷纷发言,表达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与期待。哈萨克斯坦的恰尔巴提说:“从古丝绸之路到现在,哈萨克斯坦与中国有很悠久的友谊,‘一带一路’倡议让我们的关系更加密切,作为中哈关系的青年桥梁,今后要继续为推动两国睦邻友好贡献力量。”巴基斯坦的苏晨表示:“非常感谢‘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对我的国家开展了很多重大项目的援助,比如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比如在农业、能源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举措让我的国家走上了迅速发展之路。”来自俄罗斯的卡米拉说:“我所在的俄罗斯小镇有一个博物馆,陈列着古丝绸之路时中国的物品,镇上很多人都了解‘一带一路’倡议,我也非常感谢这个倡议,我才能来到中国学习。”印度尼西亚的张珊萍说:“中国目前正在雅加达帮助我的国家修建高铁,这让我们印尼人都很激动和期待,今后我要继续学好汉语,为两国合作交流作出贡献。”来自蒙古的英雄说:“就在前两天,我们的总统巴特图勒嘎与习近平主席举行了会谈,我看到新闻报道非常激动,今天的座谈会让我更进一步了解了‘一带一路’倡议,中蒙山水相连,是最好的邻居、朋友和伙伴。”来自印度的留学生昆亶表达了他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给沿线国家农业的发展带来的机会与期待。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国本科生代表也参加了座谈会,钱鹭说:“听完这么多国际学生朋友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赞誉和期待,作为当代中国青年的一员,我在感到非常自豪的同时也意识自己肩上光荣的使命,今后更要发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优势,促进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国际传播,为中外人文交流做更多贡献!”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党务负责人康振国做总结发言,他说:“‘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新时代为世界提供的一个公共产品,也是一项长期的宏伟的建设工程,我们要在深刻理解其对于增加人类福祉和促进世界全面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要努力形成这样一个共识——‘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首倡的,但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沿线各个国家的,是国际大家庭的”。他向青年留学生提出了期望:“共建‘一带一路’需要一代一代的沿线国家青年人来共同完成;各国的青年人要加强交流,从共识到行动,形成合力,通过务实合作和有效沟通,携手推动各国共同繁荣发展!”
座谈会在热烈的交流气氛中结束后,部分师生又进行了自由对话,深度交换观点,增进沟通交流。
(供稿: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合作交流中心;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