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新七旬老人张国振成白洋淀民俗文化“活化石”(图)

09.07.2014  10:15

白洋淀民俗文化“活化石”张国振老人。

    □文/图 本报记者 石英杰

    “两套衣服轮换穿了13年。”71岁的 保定 安新县退休干部张国振节俭在当地远近闻名。然而,正是这位老人,13年来他倾尽财力,花大力气艰难学会电脑、摄像技术,抢救发掘并申报成功了圈头村音乐会、白洋淀苇编、面塑、造船、芦苇画等11项国家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白洋淀民俗文化的“活化石”,连续获评“感动安新”、“感动保定”十大新闻人物。

    圈头音乐会成了国宝

    昨日上午,冒着暑热,记者来到白洋淀内的安新县圈头村张国振的家。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内,最显眼的是靠近门口的单人床,上面堆满了各种书籍等资料。“我正在整理白洋淀捕鱼的资料,准备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脸上挂着汗珠的张国振老人说。

    因为酷爱音乐演奏,张国振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圈头村音乐会的成员。

    张国振介绍,圈头村音乐会始于明末清初,乾隆陪同皇太后到白洋淀阅视后大加封赏。全套曲目共40首,其中24首短小的乐曲,相对易学;另外16首,演奏时间较长难度较大,只有少数上岁数的老艺人能够演奏。由于村里年轻人把精力用在挣钱上,几乎无人掌握。而熟悉复杂曲目演奏的老艺人平均年龄已超过60岁,且均不识字,更不懂得简谱和五线谱,所哼唱的工尺谱主要靠师徒之间口传心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