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平:国家公祭以历史开启未来

13.12.2014  17:44

  今天,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南京军民一起,举行了庄严肃穆的第一次国家公祭。

  国家公祭日,旨在祭奠南京大屠杀的死难同胞,祭奠化学武器、细菌战、三光作战、无差别轰炸的牺牲者,祭奠死难劳工、慰安妇死难者。这是中国人一段必须强化的集体记忆:死难同胞,应该被国人永记于心。这既是同胞情谊使然,也是生命尊严的召唤,更是血的历史对未来的深沉启迪。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国家公祭日,首先是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祭奠,同时是对近代以来所有遭遇国难,付出生命代价的同胞的祭奠。这是对一段屈辱历史中以血肉之躯记录下民族不幸遭遇的同胞,极为深刻、痛楚的缅怀之情的体现;也是对中华民族无以体会人性尊严、生命价值,无以发现民族前途、国家富强的灰暗历史的记忆的刷新;更是对整个国家同胞之情的内在唤醒和国家发展期待的有效聚集。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伟大的民族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她具有极为深沉的历史感。正是这样的历史感,让中华民族生成了一种深刻地敬畏生命的道义感。祭奠死难同胞,便是中华民族历史感与道义感的严肃显现:一个具有悠久历史、辉煌文化的民族,在走过一段被人欺凌的曲折历程时,那些为此付出生命代价的同胞,总是促使人们牢牢记住,必须以一代一代生者的顽强努力,去洗练整个民族的生命认知和重生意识。这不是一种深怀历史仇恨,无以化解历史怨恨的情结,而是一种以对牺牲同胞的祭奠,礼敬生命、追寻道义的德性体现。这不是一种基于复仇的记恨,而是一种基于生死庄严感的道德决断:对一个民族来说,同时也对一个国家来讲,塑就一种和平、友善待人的精神,是一种多么重要的精神品质、行动导向。中华民族不需要以疾言厉色、恶语相向、以牙还牙对待那些施加战争灾难、杀害民族同胞的人与国家。国家公祭,呈现出来的是中华民族对自己同胞死难的深切怀念、沉痛哀悼。这是一种求诸己的历史记忆,而不是责诸人的清算筹划。